学校主页 | English
  • 首页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学校主页 English
  • 首页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 292023-03

    我校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团队在先天性免疫的生物解毒作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网讯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霍夫曼免疫研究所Dominique Ferrandon-李孜教授课题组等联合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Toll pathway effector protects Drosophila specifically from distinct toxins secreted by a fungus or a bacteriu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Toll通路调控的效应分子Bara A不是通过直接抵抗粪肠球菌以及罗伯茨绿僵菌的感染,而是保护宿主免受其分别分泌的毒素-EnterocinV、Destru...

  • 012023-03

    张笑人团队揭示lncRNA GMDS-AS1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慢性炎症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NF-kB、IL-6/STAT3等炎症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生存、增殖和耐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血管生成和转移。张笑人团队前期揭示非编码RNA-miRNA221/222介导正反馈环维持结直肠癌中持续激活的NF-kB信号和STAT3信号(Gastroenterology, 2014)。近日,该团队在Cell Death & Disease(中科院I区,IF:9.685)在线发表了题为LncGMDS-...

  • 032023-01

    杨军教授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发表空气污染与流感研究论文

            2022年12月20日,我院杨军教授及合作者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IF11.2,中科院一区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Influence of air pollution on influenza-like illness in China: A nationwide time-series analysis。杨军教授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冯录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刘起勇为另两位通讯作者。         空气污染和流行性感冒为人类公共健康面临的双重挑战。...

  • 012022-12

    附属肿瘤医院郑燕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肿瘤靶向性纳米金药物可治疗肺癌

    ​      尽管免疫治疗在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有许多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疗效欠佳。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有望为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纳米载体是一种纳米级微观范畴的亚微粒药物载体输送系统,通过将药物包封于亚微粒中,可增加药物向肿瘤细胞的传递效率、肿瘤靶向性、生物利用度等特性。     近日,我校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郑燕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AniR...

  • 282022-11

    我校多个研究团队在相关领域发表重要论文

    本网讯 近期,我校多个研究团队分别在新冠病毒抗体及免疫、生物合成、剪接因子调控、肺癌治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心衰研究等领域发表重要论文,取得多研究成果。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及逃逸群体免疫研究中获得进展SARS-CoV-2从2019年底爆发,至今仍在全球持续蔓。在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建立的群体免疫压力作用下,SARS-CoV-2不断发生变异以逃避抗体的中和,不断出现的突变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的有效性造成了...

  • 122022-11

    冯杜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DNA释放促炎的新机制

        线粒体DNA的释放在多种炎症相关疾病进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均只探索了线粒体DNA穿过线粒体外膜而到达细胞质的具体机制,但是对于其如何穿过线粒体内膜,目前仍不清楚。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Prohibitin1(PHB1)下调后,促进SPG7相关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进而导致线粒体DNA释放。释放至细胞质中的线粒体DNA进一步激活炎症小体以及cGAS-...

  • 122022-11

    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团队连续发表系列成果

    本网讯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研究团队在《The EMBO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连续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冯杜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DNA释放促炎的新机制线粒体DNA的释放在多种炎症相关疾病进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往研究均只探索了线粒体DNA穿过线粒体外膜而到达细胞质的具体机制,但是对于其如何穿过线粒体内膜,目前仍不清楚。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冯杜教授团队发现线粒体内膜蛋白Prohib...

  • 112022-11

    余细勇-梁璐、张灵敏课题组:肺腺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新进展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命的癌症之一,超过60%的患者为肺腺癌。肺腺癌的常规治疗,如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等治疗效果有限,对患者有明显的副作用。先前的研究报道,由于miRNA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的DNA甲基化改变了肿瘤抑制特性,并且miR-126-3p在许多类型的人类癌症中经常被下调。最近,我院梁璐、余细勇、张灵敏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IF=41.4)发表研究文章“The reversion of DNA methylation-induced miRNA silence via ...

  • 052022-11

    Adv Sci | 李斌团队发现特异性靶向β-catenin的肠癌治疗药物及作用机制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020年的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患者表现出Wnt/β-catenin途径的过度激活,针对Wnt/β-catenin通路开发合适的抑制剂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前沿热点。但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运用国内外医学生物学的最新进展,结合各学科的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有效的、毒副作用小的Wnt/β-catenin抑制剂,将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

  • 022022-10

    余细勇-张灵敏课题组:多功能人工外泌体作为高效药物载体取得系列进展

           外泌体是内涵体来源,经由多泡体与质膜融合以后释放到细胞外的,直径介于50-150 nm之间的膜性囊泡状小体。外泌体是细胞间物质和信号通讯的重要载体,这启发人们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递送载体。然而,天然外泌体分离方法步骤繁多、分离效率低、组分不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外泌体的内容物及表面蛋白与细胞的种属、分化程度、状态等各种条件紧密相关。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重复性地获得大量结构属性一致外泌体,这就...

共176条 首页上页1...678910...18下页尾页
  • 关注视频号

  •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粤ICP备05008871号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