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glish
  • 首页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学校主页 English
  • 首页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 广医要闻
  • 菁菁校园
  • 院系风采
  • 附院经纬
  • 媒体广医
  • 学术科研
  • 融媒之窗
  • 校园文化
    • 光影广医
    • 医路回声
    • 书香广医
  • 专题专栏
  • 062025-05

    证实高危远转移鼻咽癌新治疗策略效果 附属肿瘤医院团队研究成果于《英国医学杂志》发表

    近日,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周同冲为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在国际医学界顶级医学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 ,IF =93)在线发表。本研究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赣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共同参与的一项前瞻性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首次证实了4周期多西他赛+顺铂(TP方案)新辅助化疗策略在高危远处转移鼻咽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该方案还有望减轻鼻咽癌患者的治疗负担。...

  • 302025-04

    广医团队在新冠 Omicron变异株致肺部损伤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唐小平教授、孙宝清教授团队,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等单位合作,在新冠Omicron变异株感染致肺部损伤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VCL/ICAM-1 pathway is associated with lung inflammatory damage in SARS-CoV-2 Omicron infection",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Omicron变异株与Ancestral原始毒株在传播能力及免疫逃逸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相较于原始毒株,...

  • 232025-04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牟磊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研究成果

    4月22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牟磊副教授、莫光权副教授等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ACS Nano》上合作发表了便携式电化学 POCT 传感器的研究论文A Gold Nanoparticles and MXene Nanocomposit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Point-of-Care Monitoring of Serum Biomarkers。牟磊副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莫光权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我国,妊娠糖尿病(GDM)是高龄孕妇(35岁以上)和超重/肥胖孕妇常见的一种疾病,...

  • 172025-04

    广医团队研发基于全肺吸气相定量CT的慢阻肺筛查工具—AutoCOPD模型

    本网讯 由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卢文菊教授团队牵头,联合东软医疗影像技术团队,使用低剂量螺旋CT(LDCT)图像成功研发了基于全肺吸气相定量CT(QCT)的高效能慢阻肺筛查模型(AutoCOPD),为社区及医院潜在慢阻肺患者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工具。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慢阻肺的诊断不足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成人肺部健康(CPH)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其中60.2%的慢阻肺患者没有典型症状,...

  • 162025-04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本科生以唯一一作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本网讯 2月26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发表了题A liquid metal-based sticky conductor for wearable and real-time electromyogram monitoring with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cation的论文,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液态金属-聚二甲基硅氧烷黏性电极,为深层肌电连续监测和信号分析提供了新的可能。皮肤电子设备面临着刚性材料与柔软生物组织之间界面不匹配的挑战,这不仅导致佩戴不适,...

  • 142025-04

    学者研发多模态传感器精准监测鼻息气流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珍珍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学者,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多模态凝胶呼吸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对鼻息气流中压力与温度的同步且独立监测。近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呼吸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生理行为,通过监测呼吸行为可以有效预测、筛查和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哮喘或癫痫等各种疾病,对疾病诊断和健康管理至关重要。柔性电子传感器通过将压力、...

  • 112025-04

    广医团队发表可精确监测鼻息气流的多模态呼吸传感器研究成果

    本网讯 4月8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珍珍教授及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可精确监测鼻息气流的多模态呼吸传感器的研究论文A crosslinked eutectogel for ultrasensitiv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from nostril airflow。刘珍珍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呼吸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生理行为,通过监测呼吸行为可以有效预测、筛查和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疾病、...

  • 012025-04

    广医团队研发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的肺动脉高压无创智能检测模型

    3月31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谢国喜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上在线发表了基于心脏磁共振成像的肺动脉高压无创智能检测模型的研究论文PHNet: A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etection network based on cine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using a hybrid strategy of adaptive triplet and binary cross-entropy losses,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硕士生袁心辰为论文第一作者,...

  • 302025-03

    蒋义国教授团队揭示环境化学致癌表观遗传学新机制

    本网讯 3月27日,生物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我校公共卫生学院蒋义国教授团队的化学致癌机制研究原创论文Circular RNA circ_0004470 accelerates the occurrence of lung cancer by promoting DNA damage and cell cycle arrest。研究团队自2020年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以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环境化学污染物苯并[a]芘为代表,从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及临床肺癌样本等多层面开展研究,...

  • 282025-02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专家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

    本网讯 肺病早筛有何新方式?日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研究论文,揭示了电阻抗断层成像(下称“EIT”)技术在肺功能早期筛查中的新进展。文章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招展奇介绍,EIT能够识别传统肺功能检测(如肺量计)未能发现的早期肺部异常,将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可能。何为电阻抗断层成像?招展奇介绍,传统的CT或MRI像是拍照片,但EIT像是一张1分钟的live图。...

共171条 首页上页12345...18下页尾页
  • 关注视频号

  •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粤ICP备05008871号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