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者 正青春 >> 正文

药学追光者,“耀”不能停 !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2-07-16    来源:学生工作处 招生办      浏览次数:

徐嘉丽和扶佳俐来自广医的国家级一流专业——药学专业。徐嘉丽是中共预备党员,全面发展是她的目标——三年平均绩点年级第三,综测年级第二;获学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十佳学生干部、广州马拉松赛志愿者服务工作优秀志愿者等奖励;主持一个科研项目,参与两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一个院级科研项目,以第三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她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已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攻读药学硕士学位,在新药设计与研发之路越走越远。

药学毕业生徐嘉丽

扶佳俐是中共党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南山医学奖学金,连续3年获得特等奖学金以及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参加药学院举办的实验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她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保研直博至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药理学专业。

药学毕业生扶佳俐

小依:为什么选择药学这个专业?

徐嘉丽: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学科,虽然不同于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医学,但是药学专业的目标同样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使他们得以康复。

我坚定选择药学作为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更细致化了,集中在新药设计与研发,期望将研究工作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科技转化。

药学毕业生徐嘉丽

扶佳俐:我认为药学专业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能够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我读研选择了药理学专业,且偏向于基础药理方向。我认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它能够为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小依:你在本科期间做了哪些科研项目?

徐嘉丽:从2019年起,我就参加了好几个科研项目,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分别是《 3-氟吲哚衍生物的理性设计及抗癌活性评价》(国家级立项)、《新型[1,2,4]三唑并[4,3-b]哒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国家级立项)、《南海东沙群岛海域百米以下可培养深海真菌的种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研究》(院级立项)、《基于依达拉奉骨架的含氟衍生物的构建及其活性测定》(院级立项)。

我担任负责人的项目是《基于依达拉奉骨架的含氟衍生物的构建及其活性测定》。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还可以用于渐冻症治疗,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另外含氟药物市场潜力巨大,本项目致力于将两者结合,即基于依达拉奉骨架构建新的含氟化合物,有助于为新型含氟药物提供结构新颖、多样的前体化合物,加速含氟药物的合成与研发。

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已经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含氟药物骨架,本课题基于前期工作,进一步探索新的反应模式。

扶佳俐:我于2019年2月进入药学卓越班学习,张建业老师是我的科研导师。在课题组做实验的一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实验技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期刊《药学学报》上发表《两面针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为成员在TMR Cancer发表英文文章“Dehydrocostus lactone exerts the antitumor effect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1299 cells”,还参与了《丹参酮Ⅱ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蟾毒灵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等项目。

2020年9月,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作为负责人成功申报了学校的大学生创新立项《广木香抗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之后又以此项目成功申请到国家级立项,并于次年顺利结题。此外,我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一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鸦胆子苦木内酯抗肺癌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现也已顺利结题。

正是因为药学院有着众多严谨负责的老师和丰富多样的科研平台,所以我们本科生也能在实验室里大展拳脚。

实验技能学习与培训

小依:从中学习到什么专业知识、技能?

徐嘉丽:大一开始,我就进入了药学院药物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开展新药研究与开发科研探究。我具体负责的是条件筛选与优化,整理实验结果等资料。

经过将近三年的积累,我对查阅英文文献资料已经驾轻就熟啦,还熟练掌握旋蒸、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基本实验操作,养成了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办公软件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用起来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小依:科研之路免不了遇到挫折,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扶佳俐:首先,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科研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失败乃寻常事。其次,不要仓促尝试新方法、新途径,要先找到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最后,多讨论多交流,“1+1>2”,和小组成员讨论、和导师交流实验进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实验。

小依:你以第三作者发表了SCI文章,这个文章研究的是什么科学问题?

徐嘉丽:在SCI期刊《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IF:5.873,第三作者)发表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是Synthesis of Difluorinated Dihydrobenzo[de]chromenes via Rh(III)-Catalysed C-H Couplings of 1-Naphthols with Gem-Difluoromethylene Alkynes,本项目实现了利用过渡金属三价铑催化,利用1-萘酚与二氟炔烃通过C-H活化偶联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稠环类化合物,加速了含氟化合物库的构建。

小依:你曾在家乡做过抗疫志愿者,有什么感悟?

徐嘉丽:我曾在家乡做过社区抗疫志愿者,具体负责的工作是引导居民排队,配合医疗人员完成核酸检测。

虽然过程比较劳累,但是当居民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认可时,我感到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扎根人民、奉献社会,这是医学生责无旁贷的使命;在实现社会价值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我的追求。

小依:在广医学习的时光里,你遇到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徐嘉丽:在这四年间,我遇到了许多的良师益友,而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易伟老师、周志老师以及高辉老师,三位老师无论是在学业、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尽力帮助我。

易伟教授课题组有我非常感兴趣的项目,而且老师们为人和蔼可亲,又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从一无所知到如今的逐渐上手,日子过得很有意义。

扶佳俐: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张建业教授。在学业上、在实验中,他都帮助了我许多。在实验遇到困难时,他会给出指导性建议,帮助我走出困境;在我粗心大意时,他也会提醒我,让我养成严谨细心的科研习惯。感谢张老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实验室学习的那段经历。

我还要感谢课题组的小伙伴们,是他们的鼓励与坚持,一个个项目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小依: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有什么展望?

徐嘉丽:正如敬爱的老校长钟南山院士所说,“欣逢盛世,当不负盛世”,4年本科学习结束了,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了,我依然要脚踏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都尽力完成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期望把研究成果投入到工业生产,加速备选临床应用化合物库的构建与储备。当自身实力强大起来,未来的路自然就越来越广阔、越来越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