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3月23日清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校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携夫人来到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走进新启用的呼吸介入中心,与介入团队的医护人员一同见证国内领先、规模最大的介入平台开启新征途。
目前,广医一院呼吸介入中心开展国际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呼吸介入诊疗项目,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如冷冻气体喷洒治疗咳嗽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如气道内超声EBUS-TBNA、电磁导航支气管镜、OCT技术、共聚焦显微内镜、硅酮支架等,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等诊疗项目例数居全国前列。

国际首次应用5G进行实时支气管镜操作的远程指导
在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的支持下,介入团队建立了呼吸介入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包括构建结构化呼吸内镜报告系统、呼吸介入大数据平台等,实现对合作单位进行会诊、远程实时支气管镜指导并建立呼吸内镜结构化报告标准。通过呼吸介入大数据信息平台,有助大大提升协作单位呼吸介入专科的诊治水平。并在国际上首次借助5G通讯,通过虚拟导航技术进行实时支气管镜操作的远程指导,通过网络对高端医疗设备实现了资源共享。

2018年,开展全球首例BTPNA引导下的经支气管肺癌射频消融治疗
钟南山院士参观了崭新的呼吸介入中心,并来到大坦沙院区住院楼15楼病区的气道介入专科与肺血管介入专科,宽敞的病房、整洁的环境、先进的救治设备、便利的设施,以及技术实力雄厚的医护团队,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最舒适的诊疗环境。钟南山院士勉励团队:“大坦沙院区的硬件条件非常好,接下来就需要年轻人的努力奋斗,在新的平台创造出新的成绩。”他强调,非常期待未来可以将人工能智能技术应用到OCT技术中,发现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难题。“不能仅仅满足于‘会用’的现状,最重要的是拥有创造力,能够研发出新技术。人家能做的我们要做到,人家不能做的我们也要做到,而且要有更多新的创造,成为世界的领跑者。”他对团队寄予厚望:“什么叫做老?主要不是年龄,主要是这个人什么时候不想学新东西的时候,就真的老了。”
呼吸介入中心积极培养输出技术型人才,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系统培训呼吸内镜专业人员,已培养超过1500名的呼吸内镜医师,包括中国的港澳台地区、美国、中东地区、韩国、印度等地的医师前来短期学习,与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先进介入中心有长期的合作和交流,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人员。钟南山院士希望,呼吸介入中心能够继续发扬这种传帮带的精神,让新技术下沉,惠及更多百姓,打造成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参观时,钟南山院士回忆了46年前,他与一名护士从浙江学习呼吸介入技术仅仅一个月,回来之后,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开始进入探索与实践阶段,“当时我们只有三个人,白天工作,晚上就将工作台变成实验台,大家都有一股劲儿,要把这个技术发展起来”。

钟南山院士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钟南山院士早期科学实验照片
1976年,钟南山院士率先将支气管镜检查开展后,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将接力棒交给了王贵谦教授,带领团队推动支气管镜诊疗工作走到了全国前列。

王贵谦教授进行X-光引导下经支气管肺活检
近二十年,李时悦教授带领团队继续前进,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及医院的支持下,建成了如今这个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呼吸介入平台,配备有移动CT、CBCT、C臂X光机等的杂交手术室,以及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硬质支气管镜、冷冻、激光、热消融设备(VIO3+APC3)、热成形术设备等各种设备,设有20间手术间,可以完成经气道、经皮、经血管等全方位呼吸介入诊疗操作。
广医一院大坦沙院区是广州实验室的临床基地以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体建设单位。目前,除了产科、儿科门诊和急诊之外,其他全部门诊项目都已经在这里开放。呼吸科、变态反应(过敏)科、小儿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气道介入专科与肺血管介入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国家、省市重点专科均已全面进驻,并开放病房收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