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医科大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照《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具体要求,坚持聚焦学校主业、聚焦重点难点、聚焦社会服务,做优做实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聚焦学校主业,高效实施调查研究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协调。广州医科大学以学为基联系实际,科学制定《关于在全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学校领导、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领题调研。统筹安排调研时间、地点、人员,需要前往同一单位的调研活动统一时间开展,有效避免扎堆调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针对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人才队伍、宣传思想文化、附属医院建设、科技创新、后勤服务保障、附属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医教研融合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调研工作,8位学校领导共组织开展近40场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一线老师、学生和高层次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全校18个直属党组织同时针对已确定的126个调研题目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学校党委牵头解决的问题清单31项。坚持边学边改,形成工作闭环。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成果交流,形成掌握实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跟踪回访的工作闭环,及时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聚焦重点难点,拿出破解问题实招
对于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群众反映突出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广州医科大学党委议对策谋实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针对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党总支)班子建设需要加强的问题,学校优化校本部直属党组织架构,新成立6个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撤销8个党总支,指导督促8个二级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3个二级党组织补选党委委员,启动了8个学院党委副书记配备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提升人才工作水平。针对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考核评价与管理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学校完善人才引进评价机制,组建国家杰青级别的校外专家成立人才评价小组,推进职称评审办法修订工作;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修订“南山学者”相关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补充规定、修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办法、拟定聘请科研助理管理办法;加强科研支撑保障平台建设,拓展整合广医系统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网络;加大引才工作力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举办南山学者青年论坛、在Nature杂志官网发布“南山学者”招聘广告。2023年,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28人,其中5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加强“双一流”建设科技保障。针对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新增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加快推进二期科研大楼建设,预计2023年8月底完成实验动物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的建设;优化科研实验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机构设置,完善专职管理队伍;加强科研项目组织申报工作,上半年共申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00余项,较去年同期增长24%;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制定系列章程办法,强化科研活动全过程诚信管理。
聚焦社会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教育岗位,引导党员干部发挥育人优势。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4人被选聘为广州市教育系统“百姓宣讲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为广州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支部联学共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药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与附属市八医院药学部党支部“广医药学红联”共建,前往秀发村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安全用药,健康你我”老年人常见慢病用药安全咨询,提供测量血压、旧药换新服务,增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拔尖人才培养合作。附属肿瘤医院组织全院13个省、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参与广州市越秀区“群众需求号手响应”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集市(白云街专场)活动,进行暖心义诊、急救培训、困难群众健康情况慰问,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加大科研攻关,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针对目前市场上治疗新冠的传统药物需要联用利托那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风险人群的用药选择这一现状,附属第一医院组建团队开展科研攻关,联合企业成功开发出中国首款单药3CL抗新冠1类创新药——来瑞特韦,实现无须联用利托那韦的关键突破,为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26/c7830597.html?colID=7747&firstColID=7747&appversion=10100&enterColumnId=7747&from=weChat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