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附一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成立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16-04-13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浏览次数:

 

 

    肺结节筛查确实对发现早期肺癌有效!4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东第一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挂牌仪式上表示,目前中国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5年生存率仅约15.6%,主要原因是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他提醒,肺癌最关键的还是早期发现早治疗。建议45岁以上、吸烟、有家族史、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最好每年进行肺结节筛查。据悉,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建立的肺结节诊治中心每年可使十万患者中的90%生存十年以上。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为16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而肺癌导致的死亡患者每年有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18%。但是,目前中国肺癌早期诊断率很低,5年生存率仅约15.6%,主要原因是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肺癌。其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往往表现为无症状的肺结节,而目前的诊疗水平很难对大多数肺结节做出及时准确诊断,致使诊断延后,丧失最佳治疗机会。
    而早期肺癌及时、正确诊断困难的原因在于缺乏普及筛查肺结节、缺乏科学鉴别诊断方法、缺乏统一判读标准、缺乏专家把关,致使诊断时间延误。
    钟南山指出,目前肺癌的治疗特别重视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如果某种治疗方法能够延长3个月的生命,“大家就欢欣鼓舞了”。“但是,到了中晚期,即使用最好的靶向药,通常最多延长半年的生命,最理想的也就是延长3~4年,这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短的,”他说,相反,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患者存活时间远远不止3年,甚至可能一辈子根治了,所以早期筛查和治理特别关键。
    “早期发现中,肺结节筛查对最后诊断肺癌是否有帮助国外已经争论了20年”,钟南山说,近5年开始明确,肺结节筛查确实对发现早期肺癌有效。“不过,国内国外不同,在国外,肺部小结节是恶性肿瘤的比例约20%,但在中国,发现的肺部小结节,恶性肿瘤的比例占50~60%。”
钟南山提醒,肺部小结节切下来后,并非就一劳永逸了。通常还要对小结节进行基因分析,再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同样是肺部小结节,五年存活率的差异比较大。“高危的,5年存活率为44%;中危的,5年存活率为60%左右;低危的,5年存活率一般会超过70%。”
    附一院院长何建行也表示,早期发现肺癌群体中,大约有90%以上的生存率,而这些治疗完的群体中,有15%左右会容易复发,所以医生治完会根据不同病人建议是否需要化疗等辅助手段。
钟南山介绍,引发肺癌的诱因有很多中,除了吸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因素外,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患病的原因之一,不过 ,具体在何种程度下暴露在多大污染级别的空气中对肺癌有直接影响,目前还有待于临床对人体、动物的进一步试验观察 。
    钟南山表示,目前肺癌发病率,广州为50-60/10万,北京为70-90/10万,上海为90-100/10万,靠近农村发病率就比较低 ,他认为这跟城市中大气污染程度较农村更高有一定关系。他建议,45岁以上、吸烟、有家族史、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最好每年进行肺结节筛查。
    由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白春学教授牵头的“百千万工程” 物联网医学诊治肺结节推广应用计划,指在全国范围内启功“百”家医院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在这百个分中心培养“千”名肺结节诊治名医;每年诊治十“万”名以上早期(原位癌和Ia期)肺癌。自从2014年8月8日成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一家分中心以来,在短短的1年半之内,目前已成立了六十七家分中心,由钟南山院士负责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将是广东省市第一家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通过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开展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