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3月25日,附三院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筱放教授团队与附三院唐道林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Metallothionein-1G Facilitates Sorafenib Resistan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Ferroptosis”(金属硫蛋白1G通过抑制铁死亡促进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IF=11.055)。研究首次证明了金属硫蛋白1G(MT-1G)抑制铁死亡,参与索拉非尼肿瘤耐药的形成。研究探讨自噬和铁死亡在肿瘤耐药和遗传性疾病发病的机制,为通过铁死亡治疗肿瘤和遗传性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14年唐道林教授从美国匹兹堡大学加盟附三院后,开始与孙筱放教授团队深入合作,主要从事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细胞死亡分子机制的研究。双方紧跟国际前沿,深入研究了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先后多次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自噬和铁死亡研究的系列成果。2015年3月,课题组在Oncogene(IF=8.459)杂志上发表题为“HSPB1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ferroptotic cancer cell death”(HSPB1,一个新的癌症铁死亡调控因子)的研究,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HSPB1抑制铁摄取以及铁死亡的分子机制。2015年11月,课题组在Hepatology(IF=11.055)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Activation of the p62-Keap1-NRF2 pathway protects against ferr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在肝癌细胞中激活p62-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 的研究论著,首次报道活化NRF2抗氧化通路能够抑制铁死亡发生。
近年来,课题组研究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BG1)依赖性自噬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并受邀先后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1月在国际自噬研究排名第一的专业期刊Autophagy(IF=11.753)在线发表了两篇特约综述,题目分别为“HMGB1-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autophagy”(HMGB1依赖和非依赖的自噬)和“Hepatocyte-specific Hmgb1 Deletion”(肝细胞特异的Hmgb1敲除)。研究系统阐述了HMGB1在自噬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HMGB1转基因敲除小鼠研究自噬。
上述大量的原创性研究,使我校在细胞自噬和铁死亡研究方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孙筱放教授和唐道林教授的课题组将继续瞄准这一国际前沿,深入探讨通过干预自噬和铁死亡防治肿瘤和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