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10月17日下午,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的“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的系列应用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我校附三院举行。会议由市科信局何国钧副处长主持,我校科研处吴波教授及7位同行专家、附三院陈耀勇副院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鉴定会。经过鉴定委员会认真讨论、仔细研究,一致认为该成果通过鉴定。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的系列应用研究”为附三院自主完成,由超声医学科陈智毅教授主持,为期7年,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研制了一系列新型超声微泡及基因转染装置,发表了SCI收录论文18篇,申请或者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会上,鉴定委员们听取了陈智毅教授对项目的研究结果、创新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具有创新性,技术水平先进,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此前,基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增强基因转染的系列应用研究”,附三院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如第一届广东省分子影像学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等。今年出版的《分子影像学—基础与应用》对该技术体系进行了介绍,使更多的研究者了解了该技术原理并运用在研究工作中。陈智毅教授等就“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获得相关科研课题10余项,今年获得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目前,附三院超声医学科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王毅翔教授为特聘教授,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努力为超声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