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者 正青春 >> 正文

医学+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双重能力get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2-08-15    来源:学生工作处 招生办      浏览次数:

陈小燕来自广医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她是中共党员,曾获学校特等奖奖学金、南山医学奖学金、金域企业奖学金。

主持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各1项,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在2021年获广东省第十六届“挑战杯”二等奖、第一届“哲寻杯”高校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二等奖。

她热衷于志愿服务,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广州马拉松医疗辅助服务、广州火车站春运服务、抗疫志愿服务。陈小燕参加推免,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的拟录取资格。

34773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陈小燕

小依:你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着怎样的理解?

陈小燕:这些年在广医学习的积淀,使我对公共事业管理越发感兴趣,尤其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无论是政府部门、医院,还是医药企业、互联网公司等,对卫生管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很大,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

小依:在2020年2月-4月期间,你在武汉担任线上抗疫志愿者,具体做了什么工作?

陈小燕:2020年初,我主要是在家里上网课,希望在课余时间参加线上志愿服务,为抗疫出一份力。2月1号,我正式注册成为一名线上抗疫志愿者,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医疗咨询及心理辅导服务。

服务内容主要是把家庭制氧机、血氧仪发至急需辅助医疗设备的患者家庭。患者通过线上问卷填写求助需求,志愿者跟进具体情况,将需求转到线下落实。直到接通了一个个求助电话,直到对接好各种资源,直到把求助人指标降到0,我们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4月底,我的志愿者工作也接近了尾声,但感触良多:在疫情面前,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终会迎来春暖花开之时。

小依:你在大学做了什么科研项目?

陈小燕:当时我和专业内3位同学一起参加第一届“哲寻杯”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在策划选题时,我们注意到当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公共场所布局不多,紧急情况下心脏骤停患者挽救面临问题。

于是,我们的课题以协同理论为框架,制定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社会调研(专家访谈、卫健委管理人员访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的研究路径,解析了公共场所AED配置、居民认知的问题,并且提出多元主体社会急救体系的建设路径,为提升城市社会急救公共治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7033E

陈小燕(左一)参与的研究团队参加学校挑战杯

小依:该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

陈小燕:最终,团队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中国公共卫生管理》分别发表题为《广州居民自动体外除颤器认知与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协同治理研究》的论文。

此外,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广东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小依:你曾带领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为清远市三排镇山溪村儿童授课,你们利用科技盒子为孩子教授了什么内容?

陈小燕:在2019年暑假,我带领团队成员一行5人参加团省委“携手奔小康 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广东省清远市三排镇山溪村的60名困境儿童授课,利用科技盒子等教具教授科学知识。

当时,我在“愈大夫团队”负责科技创新教育公益科普项目,主要教授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的科学实验课程,小小的ph试纸与磁铁也能激发孩子们大大的兴趣。

孩子们非常渴望科学知识,非常希望得到科学的滋养,乡村科技教育需要有更多力量参与进来。

参与支教,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青年的责任。

8F5AC

陈小燕带领团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小依: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有什么展望?

陈小燕:我要感谢在母校广医的所有遇见。公管系的所有老师都为建设更好的公管未来而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地工作着。

亦师亦友最难得,特别感恩遇到周梅芳老师,她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来指导我。在论文发表、大创项目申报、竞赛获奖等方面,我和小伙伴们都有赖于周老师的指导。

我的毕设导师陈爱云老师,在我面对科研考验而产生畏难情绪时,陈老师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还有其他教导过我的老师们,黄梅香、毛秀华等师兄师姐们、2018级公管同窗好友难以一一细数。

他们都是我大学时光里点点星光,照亮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