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迎面走来的是三位广州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应届毕业生,来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陈奕新、张施璇和冼若婷,分别到广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读研深造,继续口腔卫士的修炼之路。
小依:为什么选择口腔医学这个专业?
陈奕新:从小到大,我身边许多人都有过“看牙”的经历,他们对“看牙”多少有些担忧甚至恐惧。我选择口腔医学专业,希望尽我能力帮助他人解除病痛,这也是我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初心。
冼若婷:因为家里有亲人是牙医,我了解到口腔健康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非常重要,并且我对医学很感兴趣,因此本科选择了口腔医学,现在又继续读研深造。
小依:你在大学期间做了什么科研项目?
冼若婷:本科期间,我参与了指导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巨噬细胞精氨酸代谢失稳介导肥胖相关牙周组织破坏的代谢免疫学机制进行研究。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从根本上理解疾病,这样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作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组长,我开展《通过精氨酸补给操控巨噬细胞表型对牙周炎的改善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创新实验课,主要负责《EMP3调控成骨的机制研究》和《miR-155调节小鼠体内外骨内分化的机制研究》等研究,这些经历使我能独立完成课题设计、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文章撰写,学会操作Micro-CT、超速离心机、流式细胞仪等,具备了基本的研究能力。
小依:本科期间,你参加了各种比赛、活动、科研项目等,你认为大学生涯的学生工作、比赛、研究等各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冼若婷:学生工作锻炼了自己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赛能让自己在大型场合不怯场、自信大方;组织科研项目能培养科研思维,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口腔医学的知识,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自己。
我曾参加“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并荣获二等奖,学好英语对专业学习非常有意义,对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进展非常有帮助。遇到疑难杂症,寻找治疗方法时,需要查阅国际权威期刊和国际标准指南,英语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
陈奕新:大学生最重要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只有保证了学业,其他的学生工作、比赛、研究等各个方面才能真正起到相互促进、锦上添花的效果,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才更加充实完整。
小依:在广医学习的5年,你遇到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陈奕新:在广医的5年里,我遇到了许多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而其中我最想感谢的还是我的六位舍友。我们一起度过了在越秀校区的三年,尤其在考研期间,我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分享学习资料,彼此加油打气。
印象最深刻的是考研复试前,我们还一起开展了多次模拟复试,从自我介绍到专业问题,反复训练查缺补漏,最终我们都发挥出色、成功“上岸”。
张施璇:在广医学习的这些年,我很感激我的室友。不管是在准备考研的过程里,还是在我感到焦虑之时,都有这位朋友的陪伴和鼓励,她指明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小依:南山精神是我们的大学精神,你对于南山精神有什么理解?在你的学习、生活之中,如何实践南山精神?
张施璇:选择了广医,不仅选择了责任,更是选择了诗和远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在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钟院士为代表的优秀广医人为榜样,让南山精神伴随我们逐梦前行,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的老师常说,口腔医学的未来是预防,面对疾病的最好方法是从根本上预防其发生,因此作为未来的口腔医生,我会以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为群众预防口腔疾病而贡献力量。
冼若婷:在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几代广医人的不懈努力下,广医从晋升一本,到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再到今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其中离不开南山精神的引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刻苦努力,钻研疾病的疑难之处,迎难而上,为助健康之完美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