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附属肿瘤医院援疆干部圆满完成援疆任务

编辑:bdss 发表时间:2025-04-20 浏览次数:

3月31日中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伟、放疗科主治医师何璐同志圆满完成2024年柔性援疆任务平安归来,医院有关职能科室代表前往广州白云机场迎接。

援疆期间,两位同志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精湛医术与赤子情怀融入边疆热土,他们持续深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与前沿技术,努力促进当地医疗水平提升,为边疆群众铺就一条充满温度的健康之路。

李伟:心系边疆,核医筑梦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洒落喀什,满城行道树,已变了颜色。这是2024年李伟怀揣着组织重托和医者赤诚之心,踏上征程,从繁华喧嚣的珠江之畔广州来到祖国西北边陲喀什所见之景,为期半年的援疆之旅就此开始。

作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的一名医生,李伟深知这次援疆不仅是一次技术的传递与帮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促进民族团结、践行医者使命的宝贵机会。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日日夜夜,他与本地同事并肩作战,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援疆篇章。

初到喀什:使命在肩,迎难而上

初抵喀什,干燥的气候和语言的差异让他有些不适应,但本地同事的热情欢迎和患者期盼的眼神,让他迅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工作中。

喀地一院核医学科虽然基础扎实,但由于地域条件和医疗资源的限制,面临着PET/CT检查量不足、核素治疗技术发展滞后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李伟暗自下定决心:不仅要为喀什带来“输血”式的短期帮助,更要助力当地实现“造血”式的长期发展。

深耕业务:以技术赋能学科发展

他深知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因此,全身心投入到业务深耕中,努力以技术赋能喀地一院核医学科发展。

从解决问题出发,针对PET/CT业务量不足的问题,李伟主动深入肿瘤内科、儿内科、乳腺甲状腺外科等临床科室,大力推广PET/CT检查项目。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病例讨论和影像对比分析等方式,向临床医生普及PET/CT在肿瘤精准诊断、疗效评估中的重要价值,努力打破临床认知壁垒。

随着宣教的深入推进,科室间的协作日益紧密,PET/CT的检查量明显增长,为更多患者争取到了精准诊疗的机会。

南疆地区尚无规范化的核素治疗病房,许多甲状腺癌、骨转移瘤患者不得不远赴乌鲁木齐接受治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科室团队齐心协力,梳理国家核素治疗管理规范、设计防护流程、培训医护人员辐射安全操作,全力推进核素治疗病房筹建工作。

此外,李伟还积极推动核素备案扩容工作。核医学中心由于核素种类备案不足,多项新技术难以开展。为此,他联合科室放药专员,对科室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整理了备案文件,并成功提交了磷-32、锶-89、镥-177、镭-223等新核素的备案申请。这为后期开展皮肤瘢痕敷贴治疗、骨转移治疗等新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院内的MDT(多学科会诊)工作,努力提高核医学中心在医院的影响力。在肺部炎症与肿瘤的鉴别、胃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盆腔肿瘤的术前分期等方面,他都积极发言,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授人以渔:科研与教学并重

李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在注重临床技术传授的同时,李伟也非常重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开展。他鼓励当地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科研论文撰写,协助当地医生修改课题标书,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科研能力。

最是难忘边疆暖

这一程,李伟不仅收获了工作上的成就,更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情与感动。刚到喀什不久,援疆队就为10月生日的队员举办了一场集体庆生会。大家一起品尝了地道的新疆美食,欣赏了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感受到了援疆大家庭的温暖。

胡杨林是喀什的一场金色童话,面对胡杨三千年的守候,李伟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认为,医疗援疆就像胡杨扎根一样,既要为当地带来即时的荫蔽,更要培育出自生的力量。

此心安处是吾乡

喀什干燥、喀什很晒、喀什……这些词好像与家乡形成鲜明对比,但在这里李伟找到了医者初心的另一种绽放。在喀什的每一天,他都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与使命。李伟说:“这段援疆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何璐:在“生命禁区”的坚守与奉献

自奔赴喀地一院肿瘤科开展援派工作起,放疗科主治医师何璐便深深意识到肩头责任之重,同时也为这份使命感到无上光荣。在这片满是希望与挑战的热土上,她紧紧围绕肿瘤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这一关键任务,在科室建设、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肿瘤科的日常工作中,何璐每天都积极投身于疑难病例的讨论,仔细斟酌,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技术帮扶方面,针对食管癌、胃癌等新疆地区高发肿瘤,她和科室同事一起,全力建立标准化诊疗路径,大家齐心协力,不断优化诊疗流程,只为给患者提供更规范、更精准的治疗。

同时,何璐在当地科室定期开展专题教学,采用 “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的模式,精心组织理论授课,系统讲解《肿瘤靶区勾画指南》《放疗计划评估标准》等规范内容。利用影像工作站,现场为同事们演示头颈部、胸腹部肿瘤靶区勾画的要点,从剂量处方设定,到危及器官保护,再到计划优化,她手把手指导医师完成放疗计划设计,重点培养科室医师独立掌握 IMRT 技术的操作能力。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援疆期间,何璐通过系统性教学、个性化带教以及标准化建设,助力科室构建起从靶区勾画到计划评估的完整放疗技术链条。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为科室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何璐时常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带教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每一位年轻医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耐心的指导与鼓励,他们就像一颗颗正在茁壮成长的种子,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援疆工作充满了艰辛,但收获也同样丰硕。在这里,她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技能,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宝贵的人生感悟。喀什的美景、美食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让我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何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