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三附院与广州日报联合开展“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活动

发布者:-- 编辑:张迪 发表时间:2013-04-23 来源:第三附属医院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4月14日至17日,三附院与广州日报联合开展 “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活动,15名志愿者到该院急诊、手术室、儿科、生殖医学中心、妇产科门诊五个科室近距离体验“医生的一天”。

    15名志愿者来自多个不同行业

    本次活动由三附院与广州日报联合发起。双方在《广州日报》上发布体验营志愿者招募信息,50余位市民报名参加,最终有15位市民顺利成为体验活动志愿者。

    志愿者们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年龄跨度大。他们中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年逾半百的退休人员。他们有的平时很少上医院,对医生“毫无感觉”;有的则经常与医生打交道,对医生偶有怨言。但他们都想换个角度,深入了解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近距离地观察“神秘”的医院。志愿者们都带着不同的愿望来参加活动,他们有的想通过活动看看“医生态度是否能够再好一些”;24岁的女孩何鑫欣则想体验急诊的惊心动魄;而广州市政协委员曾报春作为志愿者之一,希望到工作强度大的手术室,实地探寻医患矛盾的症结所在。

    为志愿者进行培训

    为确保“体验营”活动顺利进行,4月14月下午,三附院为15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向志愿者发放培训手册,与志愿者签订志愿者服务承诺书,并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医院的历史、科室情况及体验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期间,15名志愿者分别做了自我介绍。

    三附院医疗副院长肖国宏在培训活动中表示,普通百姓能够从横向把医疗卫生事业与其他服务行业进行比较,对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三附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志愿者体验临床一线的工作状态,增进医务人员与百姓的相互了解,为构建和谐医疗关系、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真诚希望通过此项活动能够获得志愿者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更好地改进医院工作和服务。”

    体验医生忙碌的一天

    一个字:累

    16日上午7:50,15名志愿者就已经达到医院,开始体验工作,参与医生交班。此次开放的急诊等五个科室是医护人员最忙碌、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的科室。

    在急诊科,志愿者们体验了救护车出车抢救患者的全经过,接受了心肺复苏的培训,跟随急诊医生出诊,见证了急诊彭宇华医生出诊6个小时却滴水未进的忙碌;在妇产科门诊,志愿者钟家燕亲眼看到了医生一个早上接诊75名患者的过程,更亲眼目睹一位患者四次出入医生诊室,宁愿相信网络言论也无法完全信任医生的情景;在儿科,志愿者梁敏仪跟随住院总值医生,体验其24小时的值班生活,以及应对新生儿抢救的紧张和迅速;在生殖医学中心,三位志愿者跟随黄青副主任医师出诊,体验她一天接诊近100位病人,进行两次B超检查及9个胚胎移植手术的高强度工作过程;在手术室内,广州市政协委员曾报春亲身体验了医生正规的“洗手穿衣”,并目睹了手术过程。

    虽然科室不同,体验内容不同,但在那一天,志愿者们和医生一样没有一人是准点吃饭,他们共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通过一整天的零距离接触,很多情景颠覆了他们对医生原本的想象,很多事例消除了他们对医生原本的误解。

    了解是理解的开始

    沟通交流,共建医患和谐关系

    4月17日上午,“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沟通交流会举行。三附院院长陈德、党委副书记程东海、副院长肖国宏、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医生与15名志愿者共聚一堂,畅谈活动体会,关注医患关系热点问题,同时聆听志愿者们对医院服务改进的宝贵建议。

    在会上,志愿者们都纷纷发言。医生的忙碌工作状态是大家的共识,而与此同时,“医生在如此高压的工作强度下,社会应该如何关注医生的亚健康状况”、“当下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根源”等话题受到了大家关注。政协委员曾报春更提出了“医生为何不能公务员化”的问题。

    三附院有关领导也就相关问题做了回应,并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希望为医患沟通打开一扇大门,增加彼此沟通。作为公立医院的三附院将会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院尽到自身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