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世界好亮啊!”布依族小女孩在广州度过复明后第一个儿童节

发布者:--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17-06-02 来源:附属第二医院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童年,似乎是美好的代名词。纯净如晴空的笑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无暇如白纸的思想,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然而并不是所有童年都是碧空万里。

    出生于2006年的小德琴是贵州贞丰县北盘江镇新屯村人,由于父母离异出生五天就被父母遗弃,年迈的外婆捡回抚养。但外婆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舅舅给予生活补贴。然而祸不单行,小女孩自小不愿睁眼,十个月大的时候,外婆偶然发现她双眼“黑眼球”已经变白。急坏了的外婆四处求医,然而均被告知病情严重,治疗太晚,已失去治疗时机。就这样,小女孩在黑暗中度过了近9个年头。

    然而,小德琴的命运在2016年有了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女孩的遭遇被广州的一位爱心人士获悉,这位爱心人士不远千里将小女孩带到广州,慕名找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医术精湛的沙翔垠主任。沙翔垠当即给小女孩做了详细的检查,考虑小女孩是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维生素A缺乏,进而引起双眼角膜软化症,并导致角膜穿孔,最终形成了双眼“粘连性角膜白斑”,就是外婆所见到的“变白的黑眼球”。沙翔垠耐心与小女孩家人解释病情,指出当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只能是尽早施行角膜移植手术,但需要等待合适的供体以供移植。为了使小女孩能尽早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沙翔垠多方求援寻找合适的供体,终于在附二院移植科的帮助下,在7月的一个早上,找到了合适的供体!


沙翔垠教授为德琴检查眼睛


小德琴来到广医二院眼科接受角膜移植手术

    凭借多年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沙翔垠主任马不停蹄地做手术相关的准备,安排手术室随时待命准备手术。小女孩则在爱心人士的陪同下,从贵州偏远的山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附二院眼科住院部。为了保存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以得到更好的移植效果,沙翔垠决定连夜施行手术。在抽血和麻醉的过程中,小女孩不哭不闹,甚至没有叫一声痛,配合地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和术前准备,小女孩的坚强令值班的医护人员由衷地感动。凌晨3点钟的广州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但眼科手术室依旧灯火通明,小女孩的角膜移植手术顺利地完成了。

    术后第一天,当纱布打开的一瞬间,小女孩惊喜地叫到:好亮啊。在场的医护人员也都开心地笑了。


    附二院眼科病区,德琴和小伙伴们、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以及志愿者大姐姐们一同庆祝儿童节。

    2017年6月1日,布依族小女孩德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庆祝复明后的第一个儿童节。眼科的医护人员给今天来复诊的她送上了节日礼物和蛋糕。当拿到志愿者切好的第一块蛋糕时,小德琴并没有吃,而是小心翼翼地把蛋糕递给了沙翔垠主任,感谢沙翔垠对自己的照顾。仪式结束后,小德琴还在医院志愿者大姐姐以及“医二代”三位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的陪伴下游玩了海珠湿地。

    根据好心人的介绍,小德琴最大的乐趣就是听电视,跟着电视里的人说话,导致她的听力非常敏感,普通话也说得很好。捧着小伙伴们送的书,小德琴准确无误地念出了相应的数字和颜色。“小德琴自幼双眼失明,视功能的发育不好,弱视是一定存在的。做完角膜移植手术,后期再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小女孩的视力仍然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希望她未来的视力恢复到0.3以上,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沙翔垠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施行的角膜移植手术是将两个不幸的故事(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续写出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使捐献者的心愿得以实现,接受移植者重见光明!将“悲剧”变成“喜剧”,希望小女孩的明天有光明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