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首届广州市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培训班举办

发布者:王凤燕 王明蝶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19-12-12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12月6日,首届广州市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培训班在广州举办。来自广州市呼吸医疗质控中心的委员、顾问专家到场参会交流,62家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约150名呼吸相关领域医务人员及医疗质量管理人员接受培训。会议由广州市呼吸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医学会呼吸分会主委郑劲平教授主持。

 

2019年广州市呼吸疾病医疗质控控制培训班现场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于2019年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接受广州市卫健委的领导。广州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黎炎锋科长在会上致辞。

  郑劲平教授介绍了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刚刚公布的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并介绍了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内容、该中心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责,以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制订原则、应用方法。

 

郑劲平教授致辞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顾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江山平教授讲解了呼吸医疗质控的重要性。他指出,每一个个体的治疗,都应该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相应地,每位医生都应该做到正确全面、及时诊断,这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基石。江山平教授用8个临床事例深入浅出地诠释呼吸医疗质控的重要价值。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赵子文教授介绍了基于质控指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规范诊疗。他指出,中国慢阻肺患者每年急性加重次数较其他国家更多,频繁的急性加重会显著降低患者肺功能、增加再次急性加重风险及死亡率。2017年AECOPD诊治专家组制定了《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赵教授结合该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AECOPD的临床特征、评估分级、规范治疗、出院标准及防控等知识。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秘书汪金林副主任医师对自发性气胸的分类、临床症状、诊断、主要治疗方法做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广州市自发性气胸医疗质控指标(试用版),包括诊治自发性气胸所需的设备、自发性气胸患者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比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入院24h内胸片评估比例、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比例、治愈比例、医嘱离院比例、30天返院比例、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比例等9项内容。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肺功能室主任高怡副主任医师指出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疾病诊断的关键技术,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她介绍了肺功能检查技术的质量管理要点,包括场地环境、仪器设备、人员配备和管理制度;现行的广州市肺功能检查技术质控指标包括:1.肺量计检查设备定标率;2.肺量计检查质量合格率;3.肺量计检查报告合格率;4.肺量计检查结果判读正确率。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基层医疗及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校附属第二医院许浦生教授讲解了基层医院质量管理现状与应对措施。他指出,相较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在疾病知识普及、增加患者依从性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医疗质量安全也日益受到基层医院重视,各家基层医院纷纷开始出台方案。目前,基层医疗质控在人力配备、管理机制、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疗质控的亮点:基层医生积极参与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学习班、培训班,邀请专家下达社区开展全员培训,及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大力建设人才队伍,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等。

  本次会议还启动了广州市呼吸质控现状调查,首批质控示范医疗机构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祈福医院、荔湾区人民医院、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秘书王凤燕博士汇报了呼吸质控现状调查的操作方法,就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构成、医疗质控调查的数据要求、医疗质控调查的信息来源、调查范围和调查数量做了详细介绍。广州市卫生信息中心数据调取结合质控对象医院的手工填报成为目前的主要调查手段,未来将逐步实现全面信息化。

  广州呼吸医疗质控中心由郑劲平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并聘请李燕明、江山平、蔡绍熙、刘升明等国内多位知名专家担任顾问,广州市各医院呼吸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经过多轮专家咨询,目前确定了2个示范病种(AECOPD、自发性气胸)和1个示范技术(肺功能检查)的广州市呼吸医疗质控指标。本次会议上各呼吸界专家基于质控指标对这些疾病的规范诊疗及技术的规范开展做了深入的培训,启动了呼吸质控现状调查,为广州市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