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为创新新生儿复苏临床技能培训方式,切实提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救治水平,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创新打造“工作坊”式高仿真模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采用小班“工作坊”式教学,培养反应迅速、技能专业的新生儿救治团队。
3月26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由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在该院临床技能中心开展。30多位来自广东、广西两省区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在开幕式上,院纪委书记陈耀勇强调了培训班的意义,儿科崔其亮教授对当前新生儿复苏及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讲授了《新生儿复苏与窒息的临床实践与规范及2020新生儿复苏指南更新》的课程。儿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和新生儿复苏学组组长吴繁介绍了该院探索新生儿复苏培训的新模式和推动相关师资建设的情况。

本培训项目采用“4+1”模式,即以国内外最新理论与实践为依据、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基于高仿真模拟技术平台、强化团队合作为基本原则,由富于临床经验与教学能力的师资实施小班工作坊教学为基本形式。30名学员分为5组,一名导师针对3名学员手把手操作指导,让每一个学员“学有所问、学有所思、学有所悟”。课程内容按照标准的新生儿复苏流程规范设置,分为五个工作坊:复苏前的准备工作、初步复苏的执行、人工通气的管理策略、胸外按压的执行与评估、生命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各学员完成节奏紧凑的单项技能站点学习之后,为加强新生儿复苏团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学员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随机组队进行新生儿团队实操演练,通过扮演导师角色、新生儿复苏医护角色等情景设置,让学员深刻学习模拟教学的意义以及新生儿复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