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我校附属第四医院“岭南名医”陈筱潮教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22-06-16 来源:附属第四医院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我校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广医四院)陈筱潮教授凭借崇高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受到群众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三年入选“岭南名医”。为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让增城区群众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近日,“岭南名医”陈筱潮教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陈筱潮,现任广医四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2020年作为高端医疗人才引进落户增城。对心内科的疾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冠心病、复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诊治。开展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主动脉腔内隔绝治疗等高难度手术,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岭南名医”陈筱潮教授工作室挂牌成立

建立国家级胸痛中心 完善区域心血管重症救治网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等疾病具有起病急、恶化快等特点,在广医四院胸痛中心成立以前,整个增城区此类病人受限于院前耗时过长和医疗救治手段限制的原因,得不到有效的救治,需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广州其他上级医院救治,胸痛病人的救治就是在死神手里抢时间,数十分钟车程往往步步惊心。急性心肌梗死居高不下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成为本地区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痛点。

在陈筱潮的带领下, 2014年10月,广医四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了广州市东部首个现代化综合导管室和心脏监护中心。从此,胸痛病人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救治。

独木不能成林,2017年到2018年间,广医四院积极打造“胸痛中心名片”,推动各基层医院联合并组建胸痛中心医联体,极大减少了病人院前耗时,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2018年12 月,广医四院胸痛中心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和救治水平顺利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增城区唯一一个省级(标准版)胸痛中心,标志着该院在对急性高危胸痛的快速救治水平上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精益求精,奋进不止,2019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志着广医四院对急性高危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救治水平达到国家级水平。至此,“胸痛,赶紧去广医四院”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周边民众和基层医生的心中。

推动心血管慢性疾病规范化治疗 引领学科综合发展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种类,除危重急症之外,群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诊治进展动态掌握得不深,从而延误了最佳诊疗时机的现象十分普遍。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存在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慢性心房颤动由于未规范化抗凝治疗而导致的心源性卒中比比皆是;慢性心力衰竭由于治疗不当而病情日趋恶化、多次住院、甚至心脏猝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鉴于这一现状,陈筱潮利用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所形成完善的医联体救治网络的优势,开始布局区域心血管疾病规范化治疗推广体系。

2020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牵头成立的国家级心衰中心(标准版)再次落户增城区,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并将经验推广至全区医疗机构,使患者的再次住院率显著下降。在陈筱潮的指导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的工作持续推进,并获得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单位、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的授牌。

广医四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荣誉

积极引入先进技术 带领团队开创区域学科新高地

自担任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以来,陈筱潮坚持深入临床一线,进行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把手带教、毫无保留地指导培养下级医师,打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心血管内科救治队伍。每遇到急、危、重病患者抢救,当下级医生需要他指导的时候,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抢救病人。同时,陈筱潮也大力推广新技术、传授新知识,缩短与中心城区的差距,提高区域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总体水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

2020年以来,陈筱潮带领团队在心血管系各个领域开展深入的拓展工作:在高血压领域,联合兄弟科室开展多学科团队诊疗(MDT),多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得到手术并根治;在冠心病领域,团队开展的“IVUS指导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无植入治疗”获得医院年度新技术之首;在心律失常领域,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规模开展,填补了增城区在此领域的空白;在心力衰竭领域,复杂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术;在大血管领域,是增城区唯一自主开展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隔绝治疗的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方面,广泛开展左心耳封堵技术,为预防心源性卒中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2021年,在陈筱潮的带领下,团队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成为广东省内较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医疗机构之一。

陈筱潮与年轻医生探讨患者病情

热心社会工作 推动提高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做个好医生?讲技术、懂管理、有格局,作为学科带头人,这是陈筱潮与年轻人谈心时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做好医生、带好团队、为区域医疗水平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一直以来,陈筱潮所秉承的初心和使命。

早在2016年,作为增城区政府联系的第一批专家,陈筱潮与联系他的领导提出,要根本上走出当时区域心血管危重急症病死率、致残率高居不下的困境,要做好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第一个环节是提高人民群众对疾病的认识和危重急症的预警,就医不拖延;第二个环节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急症的诊断能力,转运不拖延;第三个环节是提高终端医院救治团队的响应能力,救治不拖延。这个观点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2017年、2018年陈筱潮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显著的社会效应。

2021年,陈筱潮将重点放到了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在发生危重急症时如何利用绿色通道的能力上。他的政协提案再次被列为重点提案。在提案的推进工作过程中,他更是亲力亲为,以巡回讲座的形式在机关、大型企业、社区开展了十六场专题讲座,传播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解读慢性心血管疾病规范治疗的措施、指引心血管危重急症发作时的自救途径,累计听众达到数千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