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院经纬

附二院王宝枝医生在雪域高原诠释医者仁心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2-07-07 来源:附属第二医院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7月2日下午,一架从西藏林芝直达广州的飞机在白云机场平安降落,广医二院番禺院区普外科王宝枝副主任医师圆满完成一年的援藏任务,载誉归来。医院副院长万新炉带队,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同事们到机场热迎接。

    2021年8月,作为广东省2021年“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附二院番禺院区普外科王宝枝副主任医师带着组织的殷殷重托,告别了亲朋好友,跨过祖国的山山水水,正式踏上援藏之路。

王宝枝到达(右五)林芝,开启为期一年的援藏岁月


    怀揣“医者仁心” 踏上援藏之路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当得知医院有参加援藏任务的时,王宝枝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王宝枝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平日工作也同样忙碌。虽有万般不舍,但家人却非常支持她的决定,“家里有我照顾,你安心做想做的事情”。临出发前,单位领导和同事也纷纷表示,“你放心去援藏,家里有需要,都可以来找我们尽力协调解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人、同事的理解和支持,有了大家的帮助,王宝枝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


王宝枝跟随援藏医疗队多次下乡义诊


    发挥专业所长 开展多项新技术

    援藏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当地医疗短板,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这是王宝枝援藏的目标,也是她的信念。援藏以来,王宝枝在波密县人民医院开设专家门诊,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包括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切口疝修补术、乳腺肿瘤切除术等等,其中多数为波密县人民医院首次开展,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当地首例!解决下肢静脉曲张难题

    当地藏民高松卓玛(化名)今年35岁,由于工作原因,腿部偶尔出现酸胀,但是稍作休息便可缓解,由于没有其他明显症状,便一直没有加以理会,迟迟没有到医院就诊。直至近段时间,高松卓玛腿部的酸胀和沉重感加重,小腿慢慢变成了青筋暴起的“蚯蚓腿”,严重影响外观和日常行走。王宝枝接诊后,经过详细检查得知,患者原来患有下肢静脉曲张十多年,虽然暂时没有色素沉着和皮肤溃烂,但是已有明显腿部酸胀感,小腿皮肤也凸出来不少“蚯蚓”状血管,若不及时干预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静脉变粗、扭曲、突起,皮肤萎缩变薄、脱屑、色素沉着,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形成静脉血栓危及生命!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最有效的办法是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大隐静脉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等等。经过综合考虑,王宝枝决定为患者施行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由于波密县之前没有开展过此类手术,术前,王宝枝对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进行充分评估,并针对患者病情、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科室会诊。做好充分准备,王宝枝带领波密县人民医院外科团队对患者实施了左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此次手术是波密县首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也是波密地区外科手术的一个新突破,使当地静脉曲张治疗迈向了新的手术治疗领域。

    “因为你们高超的医术和细心的治疗,我才能恢复得那么快,真心感谢援藏专家的到来!”高松卓玛出院前向王宝枝表达了感激之情。

    粤藏远程连线 两院首次多学科会诊

    患者桑益西(化名)是一名28岁藏族农民,2021年底因“末端回肠穿孔、急性腹膜炎”在波密县人民医院急诊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末端回肠造瘘术,手术顺利完成。出院后,桑益西因术后造瘘口护理不佳,一周后出现造口周围皮肤溃烂感染、造口回缩,到外院多次进行后续治疗,没想到,桑益西再次出现造口周围皮肤溃烂感染、疼痛,他决定重新回到该院进行治疗。王宝枝接诊后,对桑益西进行详细检查:患者病情复杂且造口溃烂严重,但是该院暂不具备肠回纳手术条件,亟需专家会诊。考虑到广医二院拥有优质的医疗技术资源,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及时治疗,王宝枝提出与广医二院进行远程会诊的请求。

    来自雪域高原的会诊请求得到广医二院的大力支持,在广医二院、波密县人民医院领导,以及医务科、信息科等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广医二院胃肠外科王国强主任、番禺院区普外科杨学伟主任,以及放射科、营养科、胃肠外科造口师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医疗队,针对患者病情,围绕未来治疗方案及各方案的优缺点、学科间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对于下一步的治疗计划也给予了非常具有价值的意见。

    本次远程会诊会诊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波密县人民医院的首次远程“牵手”,充分体现了“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也体现了深厚的粤藏情谊,为将来波密地区疑难病例的全面检查诊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成功先例。

广医二院与波密县人民医院首次远程会诊

    “传帮带”作用 培养“带不走”的队伍

    援藏不仅要把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诊治手段带过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王宝枝积极发挥援藏专家“传帮带”作用,与科室本地医生“结对”,并根据每一位医生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通过日常查房、会诊、手术带教等方式,对规范治疗、术后管理、病历书写等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指导,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王宝枝的持续帮带,科室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多位年轻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常规操作和常术,真正实现从“输血”变“造血”,为波密县人民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期间,王宝枝还积极参与各种义诊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宣传健康科普知识,进一步扩大了科室的影响力。

通过每日查房,培养医生的诊治思路、拓展相关专业知识

定期开展全院专题性讲座

西藏波密县人民医院欢送王宝枝(左五)等援藏队员

    医疗援藏,不仅仅是奉献,也是学习和责任。在援藏期间,王宝枝与当地群众、受援医院的同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作为援藏医生,我们都在努力推进落实每一件小事,致力于将广医二院的先进技术和奋斗拼搏精神带到波密”。踏上返穗的旅程,离开这片曾努力奋斗的雪域高原,王宝枝内心充满不舍,“我会将援藏精神带回广州,将波密百姓的淳朴精神融入血液,更好为医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段援藏岁月,是我人生中最富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难以忘怀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