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医学界,早产儿的生存和健康成长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挑战。近期,广医二院接产了一名仅重980克27周胎龄的极早早产儿,在医院团队60天精心守护和无微不至的护理下,小家伙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一路“打怪升级”健康出院,成为了医护人员眼中的“奇迹”。
迎接挑战:巴掌大的宝宝诞生,器官发育未成熟
深夜,怀孕不到27周且先兆流产的孕妇即将分娩。蔡淑婉住院总医师第一时间和家属联系,对小早产儿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后续住院时间等情况一一沟通,取得了家人的信任和配合,为成功救治打下基础。
次日,手术室中,在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等团队的紧密合作下,这名胎龄仅有27周、体重仅980g的超低体重儿顺利出生。
小宝宝发育极不成熟,身体仅有巴掌大小,手臂仅有拇指粗细,特别是肺的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科黄翠雯副主任医师临危不乱,指导练昌煜医生立即气管插管并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呼吸机及转运暖箱将其转入新生儿NICU进行救治。
在新生儿科郭芳主任有条不紊的带领下,新生儿科团队给小宝宝用上呼吸机,成功进行脐动、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进行监护,保障宝宝的生命安全。

患儿在新生儿NICU暖箱中使用UAC、UVC、呼吸机
紧急救治:体重极低再遇感染,宝宝生命力坚强
妈妈产后发热了。宝妈有多次先兆流产的表现,还有胎膜早破,最怕的就是引起小宝宝重症感染甚至休克,这将大大增加抢救的难度。
救治早产儿就像是一次次升级打怪的游戏,胎龄越小,难度越大,出生胎龄27周980g的极早早产儿更是其中的困难模式,而发生了感染等并发症更是困难模式plus版——地狱模式。
郭芳主任当机立断,马上进行抗感染治疗。经过新生儿科多位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下,小宝宝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了。

新生儿科护士进行护理
康复出院: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宝宝离开温箱之前,要经历“呼吸关”“感染关”“循环关”“贫血关”“营养关”“喂养关”“黄疸关”的重重考验,小家伙化身“小战士”过五关斩六将,每一关都需要医护人员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
在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让宝爸、宝妈参与宝宝的生长阶段,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安排宝爸、宝妈进入病房,和宝宝进行skin-to-skin的“零距离”接触,使用小音响播放提前录制的父母话语声及歌声的音乐疗法,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为出院后宝宝较快适应家庭环境打下基础。

小宝宝入院及出院时脚印
广医二院新生儿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医术,悉心照顾,精准救治,全力护航,从27周到35+4周,从980g到1870g,小宝宝一天天在努力地进步,经过了60天的“升级打怪”后,小宝宝终于迎来了阶段性胜利——顺利出院。

医护人员对家属进行出院注意事项宣教

母亲抱着宝宝准备出院
出院时,宝妈开心地抱着宝宝说:“宝宝刚出生时只有巴掌大小,连碰都不敢碰,更别说抱了,现在宝宝终于长肉了,可以跟爸爸妈妈回家啦。”

家属送锦旗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合照
郭芳主任指出,医学上把胎龄小于28周的胎儿称为流产儿,以前救治难度非常大,但随着新生儿救治技术的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出现,以及呼吸机的应用等,越来越多更小胎龄的宝宝也能被成功救治。“980g超早产儿只是我们近期日常工作中的一个例子,医院新生儿科救治的最小体重为600g,最小胎龄为26周。”
据统计,近半年来,新生儿科已成功救治早产儿62例,其中胎龄小于32周的12例,包括7对早产双胞胎儿,有2例胎龄28周、31周转运入院的早产儿,更有1例胎龄32周在家中意外分娩抢救成功的重度窒息早产儿。
广医二院新生儿科有NICU、普通及隔离病室,医护队伍专业能力强,在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危重症、新生儿复苏等的诊疗方面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NICU有先进的重症监护抢救单元,科室设备精良,有智能系统及监护仪实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成熟应用新生儿机械通气技术(常频、高频及无创通气)、PS替代、脐动静脉置管及PICC置管、同步换血术、亚低温治疗、振幅整合脑电图、床旁X线片、床旁超声、血气等各项技术,开展专病门诊:早产儿高危儿随访门诊、消化不适喂养指导门诊、牛奶蛋白过敏门诊和新生儿护理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