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国家卫健委等五部委《“十四五”时期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广医二院选派了第三批帮扶队员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余治奇于2023年6月赴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一年来,他始终以守护老区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当地学科综合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帮扶特色,积极开展学科新技术、做好传帮带,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把优质医疗资源和学科先进技术带到革命老区,延续了广医二院和宁都县人民医院帮扶协作的友谊桥梁。

广医二院第三批帮扶专家余治奇(左三),第四批帮扶专家张霄旦(右二)、霍永宝(左一)、李斌(右一)与宁都县人民医院领导合影
“常见病不出县” 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要坐车到200公里外的赣州市区做的检查,现在家门口就能做了,真方便!”在宁都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张伯开心地说道。
结合当地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宁都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的实际情况,余治奇与当地工作人员充分探讨、深入调研,申请开展了肺功能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等三项新技术新项目,通过补短板、锻长板,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为呼吸科常见病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技术保障,推动实现了“常见病诊治不出县”,为当地百姓便捷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常见多发病,而肺功能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哮喘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余治奇的带领下,当地医院在赣州市下辖县级医院中率先筹备开展此项检查技术,为当地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方便,为学科疾病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此前患者只能去两百公里外的赣州市级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诊断,余治奇积极开展多导睡眠监测(PSG),减少了县乡潜在OSAHS患者的就诊不便,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疾病的诊断和诊疗,广受当地群众好评。
此外,新开展的床边支气管镜检查,解决了院内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患者行气管镜检查排队久、运送风险大的痛点,提高了呼吸科气管镜检查量,并为后续气管镜下三四级手术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毫无保留“传帮带” 推动院间学科共建
在日常工作中,余治奇充分发挥学科所长,针对不同对象采用多种形式,毫无保留地传授专业技术,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呼吸科医疗队。日常组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业课小讲课等活动;针对年轻医师及规培医师,开展肺功能检查、胸腔穿刺、气管镜规范化操作等一系列呼吸科专科技术培训;积极参加院内的多学科会诊,促进学科协同发展。

同时,余治奇还积极推动广医二院与宁都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共建交流,进一步发挥对口帮扶的效用。广医二院呼吸科阳隽主任等专家骨干多次前往宁都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交流及义诊活动,通过沟通探讨、实地调研,对当地医院呼吸科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
此外,余治奇认真规划并推进落实学科间的系列交流举措,如开展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定期学术交流、新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宁都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到广医二院呼吸科进修等,为院间的学科共建打下坚实基础,双方建立了深厚情谊。

举办主题义诊科普 提升疾病防治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群众的呼吸疾病防治意识,余治奇结合呼吸相关疾病防治主题日,组织开展专题义诊及健康科普宣教活动。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为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院外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为将健康成果更好地惠及周边乡镇,余治奇与当地医院多个学科医护人员一道多次前往宁都县蔡江、钓峰、会同、东山坝等乡镇及社区,开展多学科义诊活动,向当地群众广泛普及健康知识,让周边乡镇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江西省宁都县被誉为中央苏区摇篮,余治奇及广医二院的帮扶专家们时刻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先后前往小布镇、马迹村、小源村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在实地实景中加深了对党史的学习,提高了对革命历程的认识,感受到了红军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接力健康使命 振兴老区卫生事业
2024年5月27日,广医二院第四批帮扶专家——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霄旦、风湿内科主治医师霍永宝、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斌,正式进驻宁都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其中张霄旦任挂职副院长。

三位专家一抵达当地,便立刻投入工作,深入临床一线科室开展对接工作,并加入“党建引领 服务乡梓”医疗服务团,深入当地的田埠乡埠村开展健康义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