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世界华人医师年会暨第二十五届亚洲外科论坛在中国澳门召开。论坛同步举行了第八届“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颁奖典礼,10位来自全球的华人医师获此殊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就在其中。

该奖项由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会创办,以世界华人杰出领袖霍英东先生冠名,是世界华人医师唯一最高奖项。旨在表彰全球华人医师中的杰出代表,鼓励更多华人医师努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贡献。
至今,该奖项已设立八届,每年奖励不超过10名来自全球的华人医师。
率先将微创手术用于肺癌治疗
从事外科工作四十余年,“敢想敢做”是何建行的风格。
20世纪90年代,外科江湖上流行“大开胸”,工作多年的何建行已是熟手。但他看到有患者因为大切口手术,也断送了许多职业的可能性。

能不能不用截断病人肋骨,也能完成胸外科手术?
何建行开始研究用胸腔镜做微创手术,最开始应用在肺大疱手术中。“为何不把这种微创手术用在肺癌手术上?”敢想敢做的他又开始了进一步探索。
当时,治疗肺癌的主流术式是肺叶切除手术。不少人觉得不用开胸做肺癌手术是异想天开。但何建行没有因此放弃,他反复实验、不断用动物练习。

最终,何建行团队成为全球率先将微创手术用于肺癌治疗的团队之一。他主导的胸腔镜微创切口技术开创了气管与肺癌根治术的先河,也奠定了胸外科微创技术全面普及的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微创理念,何建行在2011年提出无管技术理念,国际首创“无管”胸外科手术,即术中不使用气管插管、不使用肌松麻醉药,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从而加速术后康复。
这一方法打破传统全麻插管手术模式,创新肺癌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准治疗策略与标准,显著缩短患者康复周期。相关案例入选哈佛医学院外科学教材。
迭代出30余项全球首创术式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何建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融合。他牵头开发无创肺癌筛查算法工具,以广州为起点,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多地开展肺癌早筛早诊早治工作,建立“肺癌患者全周期管理系统”,提供从诊断到康复的个性化服务。

目前,肺癌筛查和慢阻肺筛查人数超过26万,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65%。
此外,他牵头开发裸眼3D手术显示系统、首创蛇臂单孔手术机器人,并基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推动构建肺癌大数据平台和元宇宙胸外科手术系统,迭代出30余项全球首创术式,实现肺癌手术精准化、智能化。
作为“技术控”,何建行始终以患者的需求为创新方向,以期让更多人免受病痛折磨。
移植器官短缺是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难题。将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的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有望解决供体短缺的困境。
不久前,何建行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移植到人体,开创世界首例,该基因编辑猪肺在人体内工作长达9天,标志着异种肺移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何建行不断推动器官移植技术革新,先后完成了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单/双肺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构建了“自体修补-同种移植-异种重建”气管与肺移植的三级技术。不断尝试探索,只为给等待移植的患者带去希望。
在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之前,何建行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和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杰出医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媒体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10/27/c11853371.html?from=weChatMessage&colID=null&appversion=12900&firstColID=1374&enterColumnId=0&date=&laye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