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党建网】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

唐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为革命、建设、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积累了宝贵经验。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根本在于坚持实践第一。实践以现实个人及其活动为前提,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人的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更不会了解力求推翻这个社会的运动和这个革命运动在文献上的表现。”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 调查研究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特殊实践活动,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体现的是认识的能动性。运用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特定对象的全面了解, 使主观符合客观实际, 从而达到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 得到符合实践主体价值要求的变化。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活动,与认识相统一,这也是调查研究的显著特征。毛泽东始终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社会、制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克服教条主义错误、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进行过一系列社会调查活动。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针对当时存在的错误思想,他批判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这里强调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以实践为根本动力,正确认识局势,做出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调查研究的社会实践中,要求真求实,使理论和实践保持同步发展。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首要在于坚持人民主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党进行调查研究的理论之基。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是力量之源,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作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力量,任何历史活动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孤立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明确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人民立场。同样,为什么人的问题也是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问题和价值判断问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调查研究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以调查和研究的形式深入群众,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与人民保持情感联系,紧密党群关系,在同人民求教问策中守正创新,汇集人民之智。“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站稳人民立场进行调查研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群众,积极回应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评判主体作用,接受人民群众这一“阅卷人”的检验。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以对立统一方式存在。坚持问题导向,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时代问题通常隐藏于历史表象之中,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问题。把握时代问题、回应时代吁求,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和解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调查研究,以解决主要矛盾问题为根本,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找到问题的症结,深化对实践的认知。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调查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对问题便有了解决的方法。“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观察时代,为新时代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与现实对话,同时代共舞,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中国式解答,不断提升实践自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本质在于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调查”为先,无调查便无法研究。马克思说过:“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调查研究的基本精神便是实事求是,这与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事求是,在毛泽东那里是党性,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作风。周恩来指出“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这是正确认识现实的原则和要求。邓小平也进一步揭示出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之间的关联:“实事求是,就是对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就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做好调查研究,只有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才能使调查研究接近事物本质,才有可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想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实际情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调查研究方向、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有效。毛泽东不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创建者,也是实事求是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践行者。他通过对湖南、井冈山和赣南等地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农村调查,走访多县,立足实际,陆续创作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以实际的调查研究为起点和依据,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斗争中的具体现实相结合,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用了“九个必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一时代之问,其中,“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应该说,坚持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纽结和桥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继续在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主体、以现实为起点的调查研究实践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媒体链接: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zhutijiaoyu2023/diaochayanjiu/202304/t20230421_6592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