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广州日报】高分考生合理填报 才能避免高分落榜

发布者:陈翔 卢庆雷 陈苹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14-06-26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高考中高分考生受到更多的关注,相对应的是重点高校也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在往年的录取中,即使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后,也难以避免出现高分考生落榜的情况。事后总结发现,这多与志愿填报不合理有关。绝大多数考生是首次参加高考志愿填报,也正因此,请过来人讲讲当时他们的想法更为重要。他们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又有哪些教训值得今年的考生吸取,都会在接下来的两个版中为您呈现。  

  本版文/图:记者陈翔  通讯员:卢庆雷、陈苹

  师兄师姐经验谈

  “不要考虑未来职业对口,

  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

  主人公:方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本科生、2013年“英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为当年广东省内高校录取的理科最高分考生。

  我从小到大就很喜欢理科,本来很想报土木工程,一个机缘巧合我参观了何镜堂院士的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就改变了我的看法,选了建筑专业。这一方面能够满足我对理工科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发展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或者兴趣。

  以一个大一新生的角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是一个学术氛围非常浓厚、非常务实的学校,刚开始时可能不太清楚,后来进入学校发现很多师兄师姐都非常厉害。像学校去年有本科生组队参加一个国际太阳能大赛,获得国际亚军,是中国高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我感觉大学跟高中最大的不同是,大学更多的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高中老师可能会狠抓你的进度,会以各种形式来提醒你,但是在大学,老师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关心你的进度,他更多是一种普遍性的,是引导性为主,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努力,可能在课上学到的是很有限的,但是我们想要得到一个好成绩,或者想要学习到一些什么东西,更注重的是课外自己对自己的培养。

  对于马上就要填报高考志愿的学弟学妹们,我有几个建议。第一,要先看懂“天书”写什么,每一年都会发一本报考志愿的参考书,如果你不是对它特别感兴趣,你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帮你看一下。第二,不要考虑未来职业对口这个问题,因为可能四年之后,我们的想法会有很多改变。所以要尊重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目前最感兴趣、最想做,觉得能够坚持四年下来会有很大收获的专业。第三,要正视自己的实力。不要好高骛远,但也不要看低自己,你可以报一个有保底的学校,但是又可以冲一下的学校。第四,选专业的时候要多选几个专业,不要一定说我就要非选这个专业,在华南理工大学,如果入学时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只要好好努力,入学一年后还可以转专业。

  我选择读广医 除了兴趣更看中专业

  主人公:余佳雨,浙江杭州考生,广州医科大学大二级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学生。

  医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喜欢,这就是我选择学医的理由。虽然大家都说学医很苦,学医很累。而在我眼中,学医就像是个挑战,需要勇气,更像是在拼装一台精密仪器。因为当一名医生是一个神圣的使命,兢兢业业,救死扶伤。我们将来手中握着的是他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是需要认真负责任的。我选择学医还有一个想法,我家里没有医生,如果自己成为医生,可以对家里人更负责。

  为什么选择来广州读呢?我2012年高考是658分,超出浙江当年一本线66分,可以进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也可以到北京的医学院校。不过觉得北京太远了,我又铁定心要读医。广医的师资配备不比其他院校差,特别是有像钟南山院士等,而且广医在教学设备方面可是潮流得很,像我们十栋九楼的模拟机能实验室,高科技,绝对的!我是来自浙江的应届生,所以考虑离自己比较近的医学院校,还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广州这个城市容纳百川,生活和饮食很适应我。“南山班”精英培养的模式让我很想挑战一下。

  读了两年书,我更加觉得专业没选错,我养成了做计划的一种习惯,在学习道路上明确目标,使自己的理想更为清晰。也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医学领域,是营养、消化方面,另外,我也延续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古筝原本在初中就已经停滞不前,大学让我重新认识它,也重新激起了热情。

      原文链接: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4-06/26/content_2670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