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中联)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论坛在广州医科大学召开。来自国内众多医学院校、音乐院校的专家学者,与来自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同仁,共同探讨音乐治疗这一跨学科话题。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现场分享他关于音乐对健康影响的看法。

世界中联成立音乐疗法专委会
上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包含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历经十年努力,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分类体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由世界各国中医药界代表自愿组成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此次由广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音乐疗法专委会,正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下属专门委员会之一。

该委员会旨在凝聚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学科力量,在音乐、医学、心理学科相关机构专业工作者和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推动音乐治疗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构建具有整合医学特色的现代音乐治疗学。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首届会长。

以成立音乐疗法专委会为契机,广医还与上海音乐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领域拓展深度合作。
呼吁完善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
音乐治疗究竟有什么魔力?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有一个朋友得了抑郁症,后来天天听廖昌永的歌曲,感觉歌声特别温暖、美好,人也充满了自信和正能量,慢慢地病也就好了。
主题演讲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廖昌永也列举了多个古今中外音乐治疗的事例。“学习音乐的很多人都很长寿。”他说,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对亚健康人群也有很好的疗效,音乐和医学的联姻,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廖昌永说,2008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国内其他多所音乐院校也设立有音乐治疗专业。目前,音乐疗法在儿童自闭症、残疾人、心理疾病、乳腺癌等方面已有应用。廖昌永透露,上海音乐学院今后将与广医在音乐康疗、嗓音治疗、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合作。
廖昌永说,随着社会对音乐治疗越来越重视,他呼吁有关部门对音乐治疗师这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进行官方认定,以更好促进其发展。
广医将在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开设音乐治疗课程
王新华介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外就有音乐治疗,但音乐治疗在国内起步比较晚,许多人对音乐还是停留在欣赏层面,对其养生、疗疾的认识还不够。同时,国内的音乐治疗体系还不够完善,开展得也不够深入。
他透露,目前,全国有11个本科高校开办了音乐治疗专业,其中大部分都在音乐类院校开办,只有两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音乐治疗专业。他说,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比,有不同特点,此次将音乐治疗与中医结合,可以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长处。

王新华说,音乐治疗对抑郁、焦虑、高血压等疾病都有疗效,目前,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医五院等医院已经在开展音乐治疗。王新华说,现在音乐治疗选择的作品一般都是从现成的作品中选择,将来还可以让作曲家专门根据病种为音乐治疗作曲。
王新华说,目前广医还没有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计划,但接下来广医会和上海音乐学院优势互补,在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和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开设音乐治疗的课程。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 通讯员 梁凯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庄小龙 实习生 桂琦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 庄小龙、林霞虹 实习生 桂琦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编辑 陈诗蓝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子容
媒体链接:http://wap.xxsb.com/content/2019-06/23/content_54652.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