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广州日报】广医一院赴武汉医疗队 党员超六成

发布者:申卉 林霞虹 方晴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0-03-01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从非典时“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到新冠肺炎在“粤鄂两地开辟救治重症三个主战场”,广州医科大学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昨天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保障专题新闻通气会(广州医科大学专场)举行。

  会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冉丕鑫,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防控疫情总体情况;广东省和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介绍了广医一院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防控、救治和驰援情况。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林霞虹、方晴

  广医人做到了“三早”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钟南山院士的话在非典时期掷地有声,如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样。我们不仅收治了广州重症患者,承接了武汉一个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还组队进入市八医院的重症病房,在粤鄂两地开展了救治重症的三个主战场。”发布会上,冉丕鑫介绍。

  他总结,广医人勇于探索,做到“三早”:一是及时总结全国5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病人临床特征,及早地开展药物的临床实验,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探索有效办法。二是早溯源,成功分离咽拭子、大小便新冠病毒的毒株,为开展疫苗研究、药物筛选打下基础。三是开展早诊断的攻关,广医联合多机构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研发出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盒。

  在医疗救治方面,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介绍,广州医科大学3所附属医院入选省市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广医多个附属医院选派多批医疗精英驰援市八医院和湖北疫情前线,其中支援市八23人,支援湖北58人,另有76人随时准备出发,还多次与援鄂医疗队开展远程视频会诊重症患者。在科学研究方面,王新华介绍,广医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小组,在病毒溯源、检测技术、中医药防治、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赵金存教授团队首次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近日又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对于开展疫苗和药物研究,以及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承担危重型、重型患者救治任务

  为何广医能承担危重型患者、重型患者的救治任务?黎毅敏解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12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协作网医院之一。广医一院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广州市专家组副组长所在单位,是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主要承担危重型患者、重型患者救治任务。

  早在2019年12月底起,医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启动相关物资、培训、收治流程、使用负压病房检测等准备工作。1月21日医院二级预案启动,在院内建立起发热门诊-急诊负压病房-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四级防控防线,各防线集结2支医疗队开展备战培训。筹建援外急救医疗团队,随时响应上级号召集结。至1月24日,医院一级预案启动,全院进入一级响应应急状态,全院防控病区到位、人员到位、资源到位、管理到位。

  广医人以逆行武汉为骄傲

  在广医,南山风格和抗非精神一直鼓舞着广医团队。

  坚持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临危不惧、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抗非精神。“国有难,招必回,战毕胜”,广医人都以逆行武汉作为骄傲。

  冉丕鑫说,2月7日,广医收到邀请增援的请求,从收到通知到机场集合,不到3小时,但广医人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落下。他感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中,很多是抗非典的“老兵”。“他们一直勇往直前、冲锋在前,广医人精神再一次得到诠释。”

  在这之中,也有很多“80后”“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他举例,“80后”医生桑岭接到命令,一个人背着行囊辗转到武汉,立刻到金银潭医院驰援,在严峻的形势下,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桑岭还参与编写指南3部,这些年轻人用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经验,与同行共享。

  他说,自1月23日起,广医附一已先后选派医疗队四批16人赴武汉支援,包括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西院区、汉口医院;成立了赴武汉医疗队党支部,16名队员中党员占比63%,3名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李颖贤同志因表现突出已被广东省委批准火线入党。

  媒体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0-02/28/content_127731_684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