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羊城晚报】慢阻肺研究项目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者:王倩 陈苹 梁凯涛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17-12-28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广医这一项研究 剑指“第三大杀手”

    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陈苹、梁凯涛报道:记者12月26日从广州医科大学获悉,近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广州医科大学《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干预》入选。此项目为本年度广东省高校唯一入选项目,也是医学界唯一入选项目。该项目负责人为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0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据了解,慢阻肺是中国第三位死因的重大疾病,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8.2%,其中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患者占70.6%,该部分患者由于症状轻微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和漏诊。待患者出现明显气促等症状去主动就医时,大多数已处于疾病中晚期,此时期的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广州医科大学慢阻肺研究团队首次针对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慢阻肺患者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发现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缓肺功能年下降率,减少急性加重。针对国内肺功能检查普及程度低、慢阻肺漏诊率高的状况,研制了符合国情的慢阻肺初筛技术,为实现早期诊断、开展早期干预提供支持。同时,为配合药物治疗,建立了社区分层精准综合防治模式,发现减少生物燃料烟雾暴露可降低慢阻肺发病危险度。

    该研究首次提出了慢阻肺的早期干预策略。提出对于长期吸烟、暴露于污染空气和生物燃料烟雾等慢阻肺患病因素的高危人群,宜早期筛查。

    原文链接:http://ep.ycwb.com/ipaper/ycwb/html/2017-12/27/content_229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