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广州日报客户端】广医新南山风格:80后90后接力,“抗非老兵”再上前线

发布者:林霞虹 申卉 方晴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0-03-01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

  今天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保障专题新闻通气会(广州医科大学专场)举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冉丕鑫,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防控疫情总体情况,广东省和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介绍广医一院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防控、救治和驰援情况。

  广医附属医院:

  已选派58人赴湖北,另有76人随时待命 

  在医疗救治方面,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介绍,广州医科大学3所附属医院入选省市区定点救治医院,附一院已累计收治重症或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7例,治愈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附二院番禺院区整体腾空作为第三梯队待命收治病人。附三院发挥产科重症救治技术优势,牵头制定了《重症产妇感染新冠肺炎的救治指南》。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制定广医版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指引》。

  同时广医多个附属医院选派多批医疗精英驰援市八医院和湖北疫情前线,其中支援市八23人,另外还参加市八中医会诊多人次;支援湖北58人,另有76人随时准备出发,还多次与援鄂医疗队开展远程视频会诊重症患者。多名专家入选国家、省、市疫情防控专家组,参加和指导疫情防控和救治方案制定,以及各地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

  病毒溯源、临床诊疗等科研攻关屡出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王新华介绍,广医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小组,在病毒溯源、检测技术、中医药防治、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赵金存教授团队首次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近日又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对于开展疫苗和药物研究,以及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杨子峰教授团队对50余个抗病毒中成药和化学药进行了筛选,发现连花清瘟等中成药在体外抑制新冠病毒及其导致的细胞病变作用,证实了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瑞德西韦等化学药物具有体外抗病毒作用。陈凌教授团队联合多个单位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另外,还牵头开展了多项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音乐减压等心理干预服务

  王新华说,广医还充分发挥医科大学优势,科学制定校园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方案,得到了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充分肯定并推荐给其他高校参考。广医还第一时间组建南山学院和公卫学院的师生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主动协助广州市各区和相关部门开展社区疫情排查分析、防控政策内容的编制、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体温测量等工作,参与师生共200多人,近千人次。附五院提出企业复工“四个一”方案被黄埔区政府采纳,并牵头组织300名医务人员成立“三人组”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健康保障工作。

  在心理干预方面,王新华介绍,广医整合心理学相关专业及附属脑科医院的师资力量,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抗击疫情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派出心理学和精神卫生学专家团队为新冠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干预服务;附属脑科医院宁玉萍教授牵头编写了《新冠肺炎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书籍;依托广医的世界中联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还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音乐减压等干预服务,以上累计服务上千人次。

  广医一院:承担广州危重型患者、重型患者救治任务 

  广东省和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12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协作网医院之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广州市专家组副组长所在单位。是广东省、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主要承担危重型患者、重型患者救治任务。

  广东省和广州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

  黎毅敏说,早在2019年12月底起,医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部署在平战结合的基础上,启动相关物资、培训、收治流程、使用负压病房检测等准备工作。医院于1月17日上午启动防控与临床救治工作部署,1月21日正式启动医院二级预案响应。在院内建立起发热门诊-急诊负压病房-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四级防控防线,各防线集结2支医疗队开展备战培训。筹建援外急救医疗团队,随时响应上级号召集结。至1月24日,启动医院一级预案,全院进入一级响应应急状态,全院防控病区到位、人员到位、资源到位、管理到位。

  自1月23日起,广医附一至今已先后选派由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为主要力量的医疗队四批16人赴武汉支援,包括金银潭医院、协和医院西院区、汉口医院,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超过50%。成立了赴武汉医疗队党支部,16名队员中党员占比63%,3名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李颖贤同志因表现突出已被广东省委批准火线入党。

  值得一提的是,至目前,从市八人民医院转运11例危重患者回广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包括成功实施了广东省首例ECMO新冠患者转运,所有转运患者病情经过救治均趋于稳定。在附一院医护团队的支援下,市八人民医院危重症、重症患者在临床救治中实现了床旁快速诊断、个体化治疗等,有力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大平台!将来医院、实验室、研究中心联动机制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研究室”为主体成立新冠肺炎临床检测工作组,开展核酸快速检测,广医附一是国内第一批应用国家标准试剂进行核酸检测的单位。至今在院内已检测3100余份核酸样本,有力保障病人筛查和诊断。同时与金域武汉检验分公司挂牌成立“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病毒诊断研究分中心” 参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目前该分中心成为武汉和湖北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中坚力量。指导湖北黄冈蕲春县搭建核酸筛查平台,对当地疫情早筛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发挥了积极作用。

  黎毅敏介绍,如今,广州建立广医一院-国家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联动机制,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疫情一线。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广医经验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总结了广州医科大学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几条经验:

  一是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冉丕鑫说:“‘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钟南山院士这句话在非典时期掷地有声。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也是一样。我们不仅收治了广州重症患者,承接了武汉一个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还组团进入市八医院的重症病房,这样就在粤汉两地开展了救治重症的三个主战场。”他介绍,广医还有一支“特种兵”,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现代网络,承接省内外重症病人会诊和接送转运救治工作。

  二是勇于担当,及时探索。这次广医人勇于探索,做到“三早”:一是及时总结全国550多家收治新冠病人临床特征,及早地开展药物的临床实验,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探索有效办法。二是早溯源,成功分离咽拭子、大小便新冠病毒的毒株,为开展疫苗研究、药物筛选打下基础,也为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供指导。三是开展早诊断的攻关。广医联合多机构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研发出病毒抗体的检测试剂盒。

  三是团结协作。比如,临床医务人员和基础研究人员紧密结合,把相关学科有生力量整合在一起。冉丕鑫举例说,广医三院重症医学科一位医生所管理的一位新冠肺炎重症孕产妇成功转出ICU。该重症孕产妇感染了新冠肺炎,剖宫产术后转入ICU,之前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术后出现心衰。广医三院专家在救治危重症孕产妇上经验丰富,经过系列精心救治后,患者转出重症病房。

  四是有南山风格和抗非典的精神。广医团队始终坚持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临危不惧、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抗非精神。“国有难,招必回,战毕生”。广医人都以逆行武汉作为骄傲。

  记得2月7日,广医收到点名邀请增援的请求,下午2点集合在白云机场集合,中间不到3小时,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落下,有的同志连行李都没有收拾好。有很多抗击新冠的医护人员,很多都是抗非典的老兵,是抗击非典的中坚力量。他们一直勇往直前、冲锋在前,广医人精神再一次得到诠释。

  一位80后医生桑岭接到命令,一个人背着行囊辗转到武汉,立刻到金银潭医院驰援,当时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克服了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在桑岭管理的并区,已经收治了64例重症,转出ICU超过20例。桑岭参与编写指南3部,这些年轻人用冒着危险换来的经验,与同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