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共有8所高校榜上有名,其中,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南方科技大学数学首次进入“双一流”名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广医宣、陈芃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苏韵桦(除署名外)

广医校长冉丕鑫

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
广州市属高校取得新突破
广医临床医学“弯道超车”
“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卧薪尝胆,告别落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时常用这句话来勉励广州医科大学(简称“广医”)师生。如今,钟南山院士的期望正在实现。昨日,教育部等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广医临床医学榜上有名。自2015年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广医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从1个增加到7个。六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个,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为广州市属本科院校,广医凭什么实现“弯道超车”入选“双一流”?入选之后有何发展规划?广州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广医校长冉丕鑫(右图)。
将提升广州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
记者:广医入选“双一流”对学校、广州和广东省有何意义?
冉丕鑫:广医入选“双一流”对学校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从医疗方面来讲,广医临床医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毫无疑问将提高广医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疗水平,进而提高地方医疗卫生水平,老百姓就医肯定也会获益。从教育方面来说,通过“双一流”建设提升广医综合办学实力,助力省市高等教育发展;对广东考生而言,报考“双一流”学校,不用出省,又多了一个选择。
记者:广医为什么能在此轮评选中脱颖而出?
冉丕鑫:广医入选“双一流”最关键的原因是,广医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具有广医特色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确保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从办学初期“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到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广医人所体现出来的“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从以前的“抗击‘非典’精神”,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无不是广医精神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广医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毫无畏惧地冲在第一线。钟院士要求我们,广医人要“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卧薪尝胆,告别落后”。因此,无论学科建设,还是学校发展,我们从不“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定下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步做下来。广医能够实现“弯道超车”,这点很关键。
此外,广医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除了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我们都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当社会需要紧缺人才时,我们调整办学方向,增设儿科学、精神医学等专业。
广医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品研发”全链条发展理念。跟综合性大学、老牌大学比起来,我们科研成果的显示度有限,但为什么关键时候是我们站出来?我们站出来了,又为什么没有倒下?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能尽可能快速地转化成临床治疗指南。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我们靠的不仅仅是呼吸病学。比如,当时有一名上了ECMO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人,花了111天救过来,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实力作支撑,没有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多学科的临床综合实力的体现——重症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外科学等学科都参与进来了,但因为我们的呼吸病学很强,把其他学科的光环全部“吸”过来了。实际上,广医的儿科学、胸外科、泌尿外科、变态反应、妇产科学、精神医学、药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都体现出学校的学科、专科综合实力。
学科建设早已实现“三高一级”
记者:从学科建设上看,广医这些年形成了什么特色?
冉丕鑫:有人说,第二轮的“双一流”评选,看的是“三高一级”——高水平平台、成果、项目,一级学科博士点。其实,这些广医早就有了。
在高水平平台方面,我们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医学中心,有粤港澳传染病联合实验室。此外,省部级以上的实验室广医有十四五个。广医还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和专科,除了呼吸科在全国连续12年排第一外,我们还有六七个学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在重点项目和高水平成果方面,六年来,广医承担了各种纵向项目2000多项,每年立项的国家基金项目约160~170项,立项数排在全国前80位。六年来,还承担了十多项重大项目,有2项牵头的项目、1项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广医还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也是广东首次获该奖项,还有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至于“三高一级”中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广医早在20年前就拿到了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也早就有了,现在又获得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
“双一流”学科建设分“三步走”
记者:站在新起点上,广医的“双一流”建设有什么目标和路线图?
冉丕鑫:学科建设和学校建设是有规律的,需要投入,也需要时间沉淀。“双一流”学科建设,广医将以呼吸系统疾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作为切入点。我们设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力争到202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整体实力进入国内前10%。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先进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临床医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综合水平位居国内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第三阶段:到2050年,临床医学学科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学校跻身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大学行列。
广医番禺校区二期建好后,主要是优化学校的功能布局,增设科研平台和国际交流、学术交流的场所。此外,二期设计了一个很大很先进的实验动物中心。建成后,广医将有3个实验动物中心。
广医参与广州国家实验室的组建,我们希望承接国家实验室的人才优势,跟医学和生物科学相关的,广医都希望能兼聘、特聘过来,这将对广医的发展十分有利。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概况
第二轮公布的“双一流”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原文链接: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2-02/15/content_872_783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