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10日下午,第三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学术交流会-生物医药分论坛在我校番禺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办。

会议现场

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付晓东教授致开幕词
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付晓东教授在开幕词时表示,学校在医学教育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特别是药学学科实现了显著突破。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药学学科发展,在人才引进、教育教学、平台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育了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创建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品牌,打造了ESI排名前1%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等3个学科等。他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社会,勇攀科技高峰,并为生物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介绍药学院基本情况
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介绍药学院基本情况。他表示,在学校大力的支持下,药学院发展迅猛,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将继续坚持胸腔重大疾病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研发,强化学科优势特色与学科建设意识,凸显学科优势和特色,提升药学学科在国内外影响力,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暨南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蓉蓉教授发言
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奖代表,暨南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何蓉蓉教授分享了她在中医药研发领域的丰富经历和深刻感悟:中医药研究是一条充满挑战又具有魅力的探索之旅,药物研究也同样如此,希望青年学生和同仁,充分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优势,推动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更多成就。
分论坛共有3个专题报告,分别由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陶移文教授、吴晓倩教授和梁璐副教授主持。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继刚研究员、山东大学肖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健研究员为听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继刚作《青蒿素及其他天然药物的靶标与机制研究》专题报告
王继刚研究员以《青蒿素及其他天然药物的靶标与机制研究》为题做专题报告,他以青蒿素为例,介绍了探究药物作用靶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阐述了其研究团队关于血红素激活青蒿素灭杀疟原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展示了关于青蒿素在抗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山东大学肖鹏教授作《重要药物靶点GPCR功能与药理学研究》专题报告
肖鹏教授以《重要药物靶点GPCR功能与药理学研究》为题做专题报告,围绕GPCR受体的识别及激活机制,配体/药物新靶点发现,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和基于靶点发展干预策略这四方面系统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GPCR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郑健研究员作《肿瘤染色质重塑的调控机制》专题报告
郑健研究员以《肿瘤染色质重塑的调控机制》为题做专题报告,针对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多维度系统介绍了肿瘤染色质重塑的机制,从RNA修饰、代谢紊乱等角度,介绍了它们在染色质重塑中的关键作用。

现场交流互动
现场气氛活跃,专家与听众进行学术探讨。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余细勇教授作论坛总结致辞。他表示,在这次论坛中,专家学者们聚焦前沿,交流观点,分享了医药研究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的趋势和前沿动态,为推动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医药分论坛由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广州医科大学联合主办,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承办。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生物医药领域的杰青、优青和知名科学家作专题报告,广医师生约3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闭幕式由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晓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