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南山学院师生代表团赴港大李嘉诚医学院交流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24-11-05 来源:南山学院 浏览次数:

本网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术素养,并培养为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10月31日,南山学院再次组织了师生前往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在上午的行程中,由梁顺银老师、宗泽老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2022级的14名本科生代表组成的代表团来到港大李嘉诚医学院课堂,旁听了全英文的PBL课程和一场关于肌肉骨骼系统的讲座。同学们表示,他们不仅体验了李嘉诚医学院严谨而活跃的学术氛围,也对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山学院师生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蒙民伟楼的大堂合影

南山学院师生学习李嘉诚医学院PBL

香港大学医学院Dr Chung, Man Ting Marvin和Dr Fang, Xinshuo Christian教授授课

下午,代表团参观了香港大学医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深入体验先进的医学教学设备,同学们直呼“大开眼界”。

南山学院学生在体验VR仿真教学设备

南山学院师生体验虚拟数字人解剖台

南山学院学生 胡颖虹:

在大课上,我们学习了三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全膝关节置换和髓核摘除术等。老师结合视频讲解使得复杂的手术步骤变得直观有效,这种教学方式令人记忆深刻,也让我对外科手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HKU的上课形式多为双人交流式,这种互动性极强的课堂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更容易吸收知识。

南山学院学生 程佳皓:

我们观摩了香港大学医学院大二临床医学学生的骨骼肌肉案例系统的学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他们的英语水平。面对数十个颇难的解剖结构、操作技术、疾病的专有名词,他们很自然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并在彼此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另外,他们与我们的PBL准备方式的显著不同。港大的PBL更加重视课前和课上的信息检索,而我们更倾向于课后的信息检索。我个人认为,两者各有特点,港大的模式使得学生负担减轻,同时课上的思维碰撞更容易产生更创新的想法;我们的模式则更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和全面理解。或许在后续的PBL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可以取两家所长,优化我们的PBL模式。

南山学院 梁顺银老师:

在此次交流活动中,最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港大VR仿真教学设备及虚拟数字人解剖台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克服了临床学习中大体老师数量不足或者病例不足的问题,能更好地让学生们反复复习及模拟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等相关知识。参加此次活动,我获益良多,深刻体会到不同教育模式下医学教育的优势与短板,通过与不同医学院交流,我们取长补短,促进我校的医学教育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