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29日至8月1日,中西医临床学院30名学生共赴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交流项目的盛夏之约。中西医在这里的并行发展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带给大家关于未来的启迪。
到港的第一天,同学们参观了浸会大学的图书馆、学生创作中心以及中医药博物馆,初步了解了香港浸会大学的基本环境情况以及中医药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有包括纸质图书、影像资料、电子信息数据库等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有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场所与设施,如独立自习室、设有CD机的学习桌等,还有许多图书借阅便捷渠道以及故事机等趣味设施。在讲解员进行介绍后,同学们积极提问,了解到香港浸会大学借阅图书一次借阅可达100本、时长可达20周,并且香港八大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之间互通互联,可预约其他院校的图书资料,有着便捷的系统。随后,同学们来到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创作中心“Triangle”,这里既是学生实现想法和灵感的工作坊,又是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聚集、合作、创造,由“concept”到“project”,在此启航。
香港浸会大学的中医药学院大楼内建有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及香港道地药材等丰富资源,讲解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在中医抗疫临床治疗服务中的故事与表现,针灸铜人、灰陶巫土俑、青铜蒸器等等文物的中医药历史故事。同学们还在讲解中认识了百子柜,体验传统药称的称量及读取方法,了解到香港的中药饮片制法与内地的不同;香港有着许多独有的中药成药及品牌,尤以药油居多,这与香港所处湿气重的岭南地区有关。

同学们参观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影像等资料

同学们参观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设施

同学们参观香港浸会大学学生创作中心Triangle

同学们参观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下午,余秋良教授以“中西医结合的挑战与路向—以香港经验为例”为题,从临床医生的六项核心能力、中西医学现状及结合的大势所趋起篇,为同学们深度剖析了中医西医不同的生命观治理观、使命、中西医结合的使命、理念、传承、转化及其三条路径,并以香港的案例剖析中西医结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去向,强调了中西医的交叉科研需要守正达知,以中西医结合的正确路径贯穿其中,教导同学们要学会“悟”,并寄语四句箴言,“每事不忘思学用,得心取舍万化通,思博精心无边彰,择善积缘方启蒙。”

第二天,李红博士给同学们带来“艾灸疗法临床应用”的课程,讲解了艾叶的成分功效、炮制方法,艾条制作,艾灸治病范围,以及辨别艾草的两个重要标志,以“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引入灸法的起源及其重要意义,灸法分类、作用、操作、注意事项,并拓展了“状数”等概念及意义,以临床医案分析灸法的临案思路及疗法特点,说明临床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域中人群的体质、接受程度等选择治疗方法。李红博士强调,灸字中所含的“久”,说明灸法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多种灸法的许多“针所不为”的治疗作用常常被忽视,需要我们学海拾瑰,传承其美。

午后,同学们来到香港医学博物馆参观,参观内容从医学的发展史到各类医学器械的衍变,从人类抗疫史到医学实验室工具进步,从中医历史古籍与传统中医药技艺到中医西医相比之下对人体的认识,将同学们带入多彩的人类医学发展历程的海洋,博物馆内丰富有趣的互动游戏,带给同学们多维度体验感。


第三天,许军教授讲解了《中药应用与开发—基于基础研究的一些启示》一课,课堂风格幽默风趣。他结合中药化学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以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等研究为例,阐述了中药产生疗效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有关的可能机制,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课堂欢乐声不断,同时引发同学们多角度的思考。最后,许军教授点明了中药质量控制的几点启示,寻找何为中药中的活性成分的过程中不应孤立看待问题,守正是中药创新研究的前提,多去思考无用的东西是否真的无用,才能行稳致远。

下午,辜炳锐博士以解表剂为例,为我们带来《方剂配伍特点》一课,辜教授强调,我们学学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经典实际上要学张仲景的临床思维,古人组方用药,药量也是有讲究的,方剂中单味药的药量变化便会影响其功效的侧重,病机侧重点不一样,需要相应调整配伍,同时用药也需要考虑脏腑功能,如肺气的宣降。最后,辜炳锐教授告诉我们,在中医学习与研究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古人对中医的理解,但如今很多科研实验脱离临床问题与应用,应当停下脚步看看,才能看到真正对中医临床有用的研究课题。

项目最后一天,郭平教授给我们教授《中药鉴定在浸大中医药学院的实践》一课,郭教授从药物草药,道地药材的概念,以不同人参的药物属性及炮制作用,引入中药鉴定需要安全、优质、稳定、可控。中药的宏观鉴定可以通过视触嗅尝、水试火试来进行,其中鉴定的关键方面包括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等,浸大中医药学院也建立了一套中药材的鉴定标准体系,除宏观鉴定外,也包括了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各类鉴别,重金属等检查、浸出物以及含量测定。中药鉴定是千年遗留的历史难题,而郭教授“贸易辩假真”一词告诉我们,作为医生处判用药时不能只睁一只眼,要学会一定的中药鉴定技能,才是对疗效负责,对病人负责。

午后,各小组在项目进行结业报告,此次香港访学之旅也接近尾声。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就本次项目的所学与心得进行讨论总结,积极拓展联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主题、精彩的演讲与成果展示。最后,本次项目结业典礼也在结业证书的颁发中圆满落幕。

结业仪式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