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圆梦广医大 祝福广医大

发布者:本站记者整理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13-05-1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编者按】师生欢腾,校友同庆,经历了55华彩春秋,在这莺飞燕舞的美好时节,广州医学院华丽转身,成功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在这片土地上工作、生活过的校友、师生员工,无论是居于千里之外的五湖四海,还是在偏远的基层山区默默奉献;无论是58年就一起见证了学校诞生和发展的耋耄老者,还是正在就读于校园里的青春年少;不管距离有多远,不管年龄有多大,一样的心怀,一样的欢欣,把我们紧紧地系在一起。

    得悉学校成功更名的喜讯后,广大师生、校友均欣然以不同的形式、途径发来文章、诗画等表达喜悦、振奋之情,本报记者也特地专访了几位老师、校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倾听,祝福,与憧憬……

    母校的恩情,怎样回报都不为过

    ——金域检验集团董事长、2011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83级校友梁耀铭

    问:广州医学院历经55年发展,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作为广医的校友,您有何感想?

    答:首先祝贺母校成功更名,这是55年来广医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以及55年的沉淀和积累所取得的成绩。我作为一个广医人感到非常光荣、骄傲和自豪。

    广州医学院成功更名得益于这些年来教、医、研事业的整体发展。成功更名是学校发展 “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广医人“实干”精神的最佳体现。

    社会各界的校友都很关心母校的发展,都为母校取得今天的成绩感到自豪。希望母校以更名为契机,整合附属医院、校友等各方资源,建设有特色的重点医科大学,早日进入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问:作为广医83级的校友,您在广医读书和工作期间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答:在广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给了我“广医人的基因”——一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金域检验今天之所以能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检测项目最齐全、服务网络最广、营业额最高、增长最快、通过国际认证最多的医学实验室连锁集团,成为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领军企业,荣登2013年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离不开的正是金域人扎扎实实的风格和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

    我作为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董事长,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母校广医的培养。感谢母校给了我5年完整的临床医学教育,毕业留校后感谢母校给了我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我在教务处、科研处、校产办、总务处等各个岗位轮岗锻炼,并送我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读EMBA,推荐我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后备干部培训班出国学习。这些经历让我在拥有医学背景的同时,还能有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历。所以说,母校广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对母校的栽培非常感恩。这种恩情,怎样回报都不为过。

    问:您在母校设立了师生奖学金和奖教金,最近又和母校合作筹建“金域检验学院”,您对此有何设想?

    答:金域检验在母校设立了奖学金和奖教金,这是广医学子为母校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我对母校很感恩,一直希望为母校做更大的贡献以回报母校的栽培。

    和母校共建金域检验学院,这是学校领导的大胆设想和英明创举,也是为国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探索新的模式。这也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会整合各方人力物力和资源,培养在技术上、理念上、硬件上、科研上都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这就是对我们母校最大的认可。我们会尽力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的发展会更好

    ——知名微创外科专家、附属第五医院院长、78级校友李逊感言

    薪火相传半世纪,春风化雨谱新章。通过广医人的不懈努力,广州医学院终于实现了由学院上升到大学的奋斗目标,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我作为广医莘莘学子,伴随母校成长、壮大30年,内心非常激动,能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一点点工作,都是每个广医人的责任和荣耀。学校更名,感慨良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祝愿广州医科大学鹏程万里,大展鸿图!

    母校经过50多年的风雨洗礼和不懈追求,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 ”的广医人精神,这些都是几代广医人育人兴学、艰苦奋斗的结晶。我作为附属第五医院一线的医务人员代表,为母校的更名喝彩!

    虽只是名称不同,但更名带来的强大影响效应,我们深有体会。我院由港湾医院更名为附五院时,在政府和群众中知名度迅速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增加。相信学校此次更名,必定会更有利于提升附属医院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医院的发展会更好!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相信学校必将加大对附属医院医疗事业的支持力度。作为医院的领头人,我们要紧紧抓住更名这一战略机遇,带领全体员工,以“仁心仁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当中,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医院发展,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广医大的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建设更具特色、更具知名度、更具竞争力的三甲医院为目标,成为广州东部医疗界的中流砥柱。

    广医的“土壤”培养了我

    ——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化学致癌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蒋义国教授

    问:广州医学院历经55年发展,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作为一名广医人您对学校的未来有什么样的祝福、寄望和憧憬?

    答:我们期盼这一天很久了。更名大学使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都上了一个层次,也为学校和老师的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我们一直都以一流大学的定位为目标和导向,向一流大学看齐。

    “大学”与“学院”相比更侧重学术发展、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准。更名大学为我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导向,这对于我们向更高水平发展是很有利的。

    问:您作为学校比较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家,今天得以取得的好成绩,和学校的栽培、提供的平台是否息息相关?

    答: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方面在于自己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关照和支持。身为广医人,我正是凭着个人的努力和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使自己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不断增加。这证明,在广医只要想干、能干就能取得好成绩,就能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学校党委近年来制定的学校发展策略,我是非常认同的。每一所一流大学都是通过自身不断的拼搏努力而发展起来的,不是生来就优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广医正一步步脱颖而出,逐步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问:更名医科大学后,您对于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有何看法?

    答:更名大学意味着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更加侧重提高学术水平和研究生教育水平,也意味着对老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更要有创造性。

    学校的人才发展战略首先要立足自己培养,同时要注重人才引进。“大学”的平台对于我校吸引优秀人才将更为有利,我校在引进人才的待遇方面也可以有进一步的突破。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更实际的是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我在广医工作了二十多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广医人,是广医的土壤培养了我。我个人的经历也说明,在广医的舞台上能够干出一流大学的事情。因为广医完全有能力、有政策环境让青年教师成长。好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和团队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

    我多年前讲过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学校的指导策略非常重要。相信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广医一定会向着一流大学的目标发展得更好。  

    师者  要有豁达的胸怀

    ——辛勤耕耘40余载退休教授,原组胚教研室主任何清华老师

    何清华老师是我们学校第一批教职员工之一。1958年大学毕业后,正当青春年华的何清华老师来到了广州医学院,这一来,就一直工作到退休,奉献了美好的智慧、华年,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飞跃。“听到学校成功更名为医科大学,真的非常振奋,非常开心,圆了我们广医人几十年的追求和梦想啊!”已年届七旬的何老师依然清矍抖擞,获知了我校更名的好消息,由衷地欣喜和欢颜。
    “当年,我的第一批学生有和我年龄一般大的呢!”何老师自豪地说。她就是这样,与学生亦师亦友,与58级的同学以及接下来的很多届的学子,一起为广医的未来“打拼”。她一直在组胚教研室工作,退休后还被学校续聘参与教学督导工作,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都尽心尽力。
    何老师认为,师者要有豁达的心胸、高尚的师德才可以走得更远;年轻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不能拘泥于单学科,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何老师认为“一要放手”,“二要培养”。“放手”是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要给他们以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培养”是指要对青年教师有所要求,要求他们必须打好专业基础,必须真正热爱自己的岗位,有所作为。
    谈到对广医未来的发展,何老师说:“希望学校能朝着名牌大学不断发展,培养顶尖的人才,在医学上有新的追求和突破。广医创校55年,正是有一代代广医人的积累和广医人精神的传承才有了广医今天的成绩,希望新时期的广医人能继续脚踏实地地做事做人,为学校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虽然自觉没有多大的多惊人的成就,何清华老师正是我们大多数广医人的真实写照,在自身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把自己的智慧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医学教育事业,为广州医学院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她说,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就没有白过,就会有收获。我们学校,之所以能更名成功,就是大家艰苦创业的结果。她也借此感谢学校对退休老师的关怀,她坚信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校友:

    广医是我们事业的摇篮

    我是76级的学生,工作在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的从化市中心医院,这里山清水秀碧水蓝天,是宜居城市。我市卫生系统上至卫生局局长,中心医院院长,科主任,科内的高年资医生,医疗骨干,护理骨干,疾控中心的领导,各镇街卫生院的院长,医疗护理的骨干,大部分都是广医毕业的学生,成了卫生系统的主力军,顶梁柱,为从化的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解除民众的疾苦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为我们卫生人员而骄傲,为毕业于广医而骄傲。

——76级 潘志英(从化市中心医院)

    广医,你的名字是自强不息

    身为在美国从医的“广医人”,母校在我心里的份量很重。在日常繁忙的治疗工作中,我不时会在同事或病人的赞声和谢意中,感知个人的医德医行,是母校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就如那天,一位患癌多年满脸沧桑的老人对我说:“医生,你知道吗?你的母校把你教育得很好,你的bedside manner(对病人的态度)是特别地好。”

    母校更名,更上一层楼,境界提高,使命加重,但是,“广医”不变,精神不变。祝福母校,自强不息,与时共进,把办校治学理念继续发扬光大。共勉国内外“广医人”,自强不息,不负母校,不辱使命。

——77级 伍美文

    这片智慧的土壤,桃李芬芳

    尊敬的母校:欣闻您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感谢您的栽培,我能从一无名青年成为知名肝胆外科医生,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祝您的明天更加辉煌,祝这片智慧的土壤,桃李芬芳!

——78级 王捷

    莘莘学子欣欣向荣

    广州医科大学,一所莘莘学子欣欣向荣的学府。她的辉煌壮丽吸引众多国内外世人的目光,她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走向成功,她给我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作为广医的一份子我引以为自豪,在广医更名之际,我衷心祝愿广州医科大学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更加辉煌壮丽!

——82级 余智强(澳大利亚执业医生,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学院院士)

    心中对母校的牵挂依旧

    弹指一挥间,20个春秋已逝,可是心中对母校的牵挂依旧。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医学院工作学习过,我可以骄傲的说,我并不比任何人差。每当别人问我是国内哪个学校毕业的,我总是自豪地说:广州医学院!是的,母校培育了我,不仅教给我知识,更教给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在前行路上一往无前。值此母校更名成功之喜,送上我衷心的祝福,祝母校百尺竿头,继往开来。

——90级 王蓉

    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欣闻母校更名广州医科大学,我衷心祝愿母校抓住契机,越办越好!

    作为一名九十年代初入学的校友,我有幸亲身见证了一代广医人的脚踏实地,奋发拼搏 ,耳濡目染了南山精神 !大学时期的教育和淬炼,流花湖畔的疯狂英语至今难忘。留美多年来, 凭着一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信念,和不信邪的韧劲,我在一流的贝勒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学位,又考取执业医师执照,在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完成住院医师训练,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完成专科医师训练。感谢母校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次祝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各位老师校友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92级 范原(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教工:

    更名:质的飞跃

    “从医学院到医科大学,这是一个级别的上升,一个质的飞跃。”更名,将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不仅学校的硬件与软件需要进一步升级,老师更要充实自己,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向科研的山峰攀登。“以后的日子会更忙碌,”宣爱国老师感叹道,“但这不仅对学生有好处,更是能锻炼老师,提高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负责,为学校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广州医科大学的发展,宣老师充满希望和斗志。他说,广州医科大学的明天一定更灿烂!(大家都笑了)。对未来的希望化成热流,在胸口荡漾。

——人体解剖教研室 宣爱国老师

    更名是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课间,记者与黄緻坤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黄老师认为学校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是整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学校,是从医学院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师资的和学生要求的提高;对广州市整体的医疗水平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广州市民是一个福音。黄老师期盼学校的教学科研能更上一层楼。

——附三院 黄緻坤老师

    要有大学的眼界

    白老师认为,在这次更名过程当中,我们全体广医人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可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了很多。我们有医科大学的实力,争取做到名实相符,也是广医梦的一部分。而在谈到对于广医以后发展的憧憬时,白丽萍老师表示,我们应该真正开始着眼于“医科大学“这个点,无论是职能部门,管理部门还是教辅等部门都要有大学的眼界,不要受以前作为独立建制医学院一系列的限制,完成我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卫生管理学院 白丽萍老师

    医学生:以人民健康为己任

    更名成功,我觉得挺骄傲,挺激动的,昨天我还在想,我亲身经历了广医这25年的发展,25年的沧海桑田,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学校越变越好,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广医是一个特别有凝聚力,特别团结、务实的学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十分一丝不苟。我曾去过我们的附属医院,医生真的对病人照顾有加,特别认真聆听病人心声。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团结一致、奋发努力的传统,作为医学生,更要以人民健康为己任,多为社会作贡献。

——基础学院 赵箭光老师

    学子:

    早日建成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母校情,学子心。55年的奋斗历程,55代广医人的不断努力,我们收获累累硕果,我们谱写美丽篇章。在广州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的这一让千千万万广医人无比激动的时刻,我祝福我的母校。祝愿您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早日建成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

——护理学院 黎晓靖

    更名成功在于拥抱更加辽远广阔的未来

    流花湖畔,广医学子薪火相传,春风得意,满载硕果又迎一度花开。广州医学院再一次用行动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开拓未来创辉煌,积极进取,开辟纪元换新颜。更名成功不在于换名,在于获得肯定,在于迎接更大的挑战,在于拥抱更加辽远广阔的未来!

——第二临床学院11级  毛文健

    铭记并履行作为一名广医人的重要使命

    升级,是一种使命在延续。作为有着远大志向的当代医学生,我们愿意和广医同风雨、共雨雪,心连心一起成长,一起将仁心和仁术磨砺,争取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医生,并承诺一定会将广医精神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铭记并履行作为一名广医人的重要使命。

——第二临床学院  张文胜

    我来自广州医科大学

    从广州医学院到广州医科大学的距离,很远也可以很近。奋斗了将近55年,终于从COLLEGE变成UNIVERSITY,广医人的精神一直在坚持。到了触手可及广州医科大的时候,我们感慨,我们感动。感慨是为了逝去的广州医学院时代。感动是为了来临的广州医科大时代。但最终,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来自广州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学院11级 林菡

    更名意味着学校各方面的改善和进步

    I’m very delighted that our college is changing its name.To change is to move forward with lots of improvement.

    很高兴学校能更名,更名意味着学校各方面的改善和进步。

——10级留学生Sarah Parajuli

    感到很开心和幸福

    I felt bad when I realized that our college was not university in Chinese language but now knowing that now its going to be converted I feel happy and blessed.

    刚开始知道学校的中文名字不是大学的时候曾感觉到沮丧,但是现在知道学校马上要更名了,感到很开心和幸福。

——12级留学生Puja

    实现了几代广医人的梦想

    更名为大学,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飞跃,实现了几代广医人的梦想。我们要尽快适应大学的发展模式,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始终坚持实施“学科强校、人才兴校、附属医院组团发展”三大战略,坚持国际化办学,保障教学资源及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为创建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学院 陈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