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华诞,广医共承欢
【编者按】一晃间,55年过去了。多少师生、校友的付出、辛劳,我们收获了金秋的绚烂。春华秋实55载,桃李满园,芳香醉人。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广医人。此时,我们共享荣耀,我们共付自豪与祝愿。我们仍将共同努力,期待更多更美的馥郁华诞......
母校情牵 花开绚丽
校友会巡礼


每一位校友,就象闪亮的珍珠,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校友们情牵母校,从广医毕业后,他(她)们于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或大洋彼岸,或山村基层,从事着医疗或者管理或者其他各行业工作。年龄、界别不同,但都拥有一个同样的身份:广医人。他们从没有忘记母校的倾心栽培,母校也从没忘记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为了更好地加强沟通联系,学校成立了校友会。校友会始终致力于加强校友联络,凝聚校友力量,弘扬优秀传统,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校友们也积极发挥所长,回馈母校。或以受聘我校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回校讲座交流等形式,把自身领域的研究与学校开展合作、交流,或以自身经历激励在学学子艰苦奋斗,与母校的成长进步息息相照。或慷慨捐款捐物,我校在2008年建校50周年之际,设立了“校友奖学、助学金”,每年都接受到校友的捐款,他们的点点爱心,滋润着学子的心田。
从1988年成立澳门校友会到今年成立中山校友会,目前,学校已共成立了15个校友分会(分布见图)。各校友会团结校友,为母校的发展以及各自地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香港校友会,长期以来,在陈树强会长的带领下,他们为维护祖国安定、营造和谐社会、支持母校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港澳回归祖国之后,香港校友与母校以及母校与他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学校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对香港校友的走访和联谊,大大增强了香港校友的爱国爱校之情,为维护祖国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08年50周年校庆前夕,学校走访了美国校友,让校友感受到母校的关怀和重视,凝聚了美国校友,为美东、美西校友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先后分组对省内校友进行了走访,许多地方的校友会积极行动,先后在广东省内成立了7个校友分会。在更名大学之后,近期又成立了1个校友分会。明年校友会将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校友分会。
通过讲学交流、参加毕业周年庆等活动,母校张开爱的怀抱,拥抱回家的学子,让校友倍感温暖。校友会是校友与母校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校友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目前,各地校友会已经成为校友事业的支撑和精神的家园。
(本报记者)
探寻校友的足迹
医人与育花----赖荣春

香港旺角东北隅,有一个“花花世界”——花墟。花墟道一路向西,就能清晰地窥见“山城花艺”门市店。店内一年四季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除了花之美,“山城花艺”里亦有笔墨纸砚之雅和丝竹管弦之乐,店主人的爱美之心和儒雅之气,与花香一道迎面而来。主人即是被誉为“年花大王”和“旺角花医”的香港鲜花盆栽批发商会有限公司盆栽部主席赖荣春先生。
赖荣春1973年入读广医。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年龄虽偏小,成绩却极为突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进入广州第一人民医院担任外科医生。这一干,即是十三年。他走遍无数科室,多个专科。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名流,他都医者父母心,一视同仁。1990年,他移居香港。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手了朋友的花店,开始转行当花商和“花医生”。凭着对花草的专业知识以及聪明才智,十多年来,他的事业不断发展,开设了多间分公司,在九龙旺角花墟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他热心社会工作,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油尖旺北分区委员会副主席等公职。担任香港中小企业协会主席、小企业国际联盟零售批发服务业委员会荣誉主席等,为业内争取合理营商条件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业界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即便忙于事业,他也没有忘记校友、校友会。作为校友会的理事,他常常出资出力支持并热心参与校友会的各项活动,在宣传母校以及校友会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大洋彼岸的中国医生----吴皓

机会只留给时刻准备的人。而他,吴皓,就是这样一个人。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广州医学院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移民美国。直到1989年才知道自己符合考医生执照要求。于是,克服种种困难,在一年内复习并考完所有科目,顺利取得医生资格。1994年通过了美国内科专科特考取得文凭,在波士顿市开业至今。他荣获美国内科学院院士,是美国华人医师会创会人之一。曾因参与93年纽约世贸中心第一次恐怖袭击抢救突发事件的伤病人,连续工作一天一夜,获得了纽约市“You are the real hero”的奖状。他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热心公益扶贫救急,在波士顿华人社区享有较高名望。
吴皓,人在美国,心在中国。他是我校北美地区校友会的创会人之一,曾任会长,还曾专门回校为贫困学子捐款;2002年他参加东西方医学交流大会,与我国时任卫生部部长座谈;2004年中美联合摄制的反映旅美华人奋斗历程的《他乡中国情》节目对他进行了专访。他现为Boston亚美联谊会董事,还是波士顿侨团至德三德公所主席。
这个大洋彼岸的中国医生,牢记母校的殷殷教诲,用辛劳和努力,为中国医生、广医学子在海外树立了闪光的形象......
(本报记者)
扎扎实实的步伐,永不休止的目标----梁耀铭

“在广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给了我‘广医人的基因’——一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我校83级校友、现任金域检验董事长,我校金域检验学院院长,“2011年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梁耀铭收获满满,不忘母校的恩情。
梁耀铭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其负责校办企业期间,1994年成立了学校医学检验中心,后更名为金域检验,从而开创了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这一新业态。金域检验目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第三方医学检验集团,已在全国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建立了省级中心实验室。集团与十余所高校签订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协议,近三年承担国家、省、市、区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6项,获省科学技术奖3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110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有广东省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服务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医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与我校合作建设“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获批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我校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成立“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金域检验先后荣获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1未来之星-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等多项殊荣。
“扎扎实实的步伐,永不休止的目标。”这就是梁耀铭和金域检验的写照。多年来金域检验还在母校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他总说:“母校的恩情,怎样回报都不为过。”
(本报记者)
桃李天下——校友访谈录
编者按:这是广医建校以来的第55个年头,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风雨,广医一直秉承着教书育人的办学宗旨,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批批的杰出校友。值此之际,本报约访了几位校友代表,同他们一起回忆55年来广医的沧海桑田,并替他们捎上对母校的祝福:广医,生日快乐!
访谈嘉宾:赖志伟(广州医科大学清远校友会会长)、欧阳松华(河源校友会会长)、甄作均(佛山市一医院校友会副会长)、李玉辉(潮州校友会会长)、徐润强(增城校友会会长)、黄必留(顺德校友会会长)、肖今(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下简称记):回忆广医的大学生活,您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欧阳松华:印象最深刻的是同学中年龄相差很远。我16岁入学,有的同学是文革前中学毕业的,大10多岁,但是我们相处很好,他们经常照顾我。我是农村学生,他们对我很好,生活上也很关心我。有的同学带工资读书的,我家庭不好,他们会帮助我。我学习成绩很好,年龄大的同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我们互相关心。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是我刚到广州不会讲白话,他们教我说广州话。我们家讲客家话,农村读书又是用本地话上课的。我3个月学会了,实习时病人看不出我是外地人。
李玉辉:大学五年里,老师的教诲,同学之间的情谊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在艰苦的环境下,老师们善教乐教,学生们善学乐学,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课外期间,学生们自发组织义工活动以及文艺汇演。大学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徐润强:务实一向是广医人精神,从广医出来的医务工作者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对都挺强的,这或许与学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宗旨有着密切关系。
黄必留:在学校,不仅学习力争上游,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担任学生会干部,组建成立针灸协会,参与文学社,书法社等多种社团活动,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些社团占了我很多时间,但相对的,也让我学到更多的在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像是管理能力,处事能力,还有待人接物的技巧。
肖今:当时的住宿环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20多个人一个宿舍,无卫生间。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心情依然没有被打击。在炎热的夏天,同学们打来一桶冷水,把脚浸在水里降温,依然坚持学习。
记:从广州医学院到广州医科大学,学校成功更名,您有何感想?
赖志伟:当闻及广州医学院成功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的喜讯时,我们这群老校友心里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相信,广医取得今日的成就,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同学们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希望母校能够越办越好。
李玉辉:这是实至名归的。希望学校方面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争取培养更多的社会人才。
徐润强:更名让广医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全方位的医学教育,体现了她是综合性的医科大学。而且优质生源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如此意味着她的医学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记:您觉得广医发生了哪些变化?
欧阳松华:比我们读书时强多了。学校学科强了,专业多了,水平更高了,附院也多了,特别呼研所名气大,我们很自豪! 陈荣昌所长也是我们同学。我们那个年代能上大学很不容易,所以很珍惜,努力读书和工作。
甄作均:如今,广州医学院已经晋升为广州医科大学,招收一本学生,各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所取成就之多,让作为广医人的我感到自豪和荣幸!
记:想对师弟师妹们说点什么?
赖志伟:希望他们能够青出于蓝,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放眼未来,总会有收获的。大学是锻炼自己的过程,眼光太狭隘便会固步自封,如果只局限于本专业知识,大学将索然无味。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眼光放长远,才能更清楚地规划自己的蓝图。
徐润强:麻醉、病理、影像等医学专业的人才缺乏。当今广医莘莘学子要求真务实,珍惜学习机会与条件,认真学好医学知识,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必留:从医这条路,只有认真下苦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会越走越宽阔。想告诉师弟师妹们,任重而道远,身上的担子越重,比别人的苦吃得越多,迈的步子也会越结实。同时也应该学习好时间管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去做更多有益的事。
记:广医55周年校庆,您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说?
欧阳松华:祝母校成为国内强大的白衣天使培养摇蓝!祝广大校友在医疗卫生工作中获得更大成就!为人民健康做出广医人的贡献!
肖今:广医迎来55年校庆,此刻,作为广医的学子,我要送上感恩和祝福。感谢母校对我们的培养,让我们掌握了医人治病的本领,学会了做人处事的方法;祝愿母校生生不息,蒸蒸日上,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学人才。
甄作均: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成为国内甚至国外一流的大学,祝福在校学子能茁壮成长,为广医大争光!
(采写:黎晓靖、罗嘉莉、 潘文序、胡洁莹、许文敏、宋一玲、梁晓霞、林菡 整理:曾金)
弦歌不辍,共谱华章
----校友、师生共贺55华诞寄语
功崇唯志、业广唯勤、事成唯精。广医人有志气有能力。55年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抗非典,南山精神鼓舞人心。为实现从学院到大学的梦想,一代代广医人奋力拼搏,取得佳绩。所以,更名也应了一句古语——春华秋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衷心祝愿母校55华诞,祝愿广医乘这次更名带来比较大的机遇,在坚强有力的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继续围绕更高更精的目标前行,取得更大更优异的成就,为实现中国梦,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76级全体同学
壮哉母校,广州医大。春华秋实,熠熠光华。铭记师恩,感念师长,桃李满枝,硕果飘香。辛勤耕耘,细心浇灌,启智培德,代代相传。只争朝夕,奋勇开拓,继往开来,美誉天下。
——87级92届 李羽
有幸曾经成为广州医科大学师生中的一员,我们曾经同处一个屋檐下,为着教与学共同努力奋斗,互相帮扶一路走来,潜移默化间积淀起纯纯的师生情谊,醇厚如醪、香甜如饴,值得一生珍藏。莘莘学子毕业后投入社会,无论贵为专业翘楚还是平头百姓,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始终是那群曾经有缘同行的精彩过客。老师们,同学们,难得相聚是一生的缘分,请珍惜这份情谊,毕生不忘。祝母校宏图大展!
——89级94届 钱东翔
这里是医学的神圣殿堂,作为学生,我们在这里,培养了思维,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多的学子,初步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气质和个性,在此构建人生的宏伟规划。
仅仅55周年,广医新的历史时代已经到来!广医正式升格为医科大学,一个更加广阔、高端的平台,赋予了广医更加丰富的未来!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母校:名人辈出,才俊涌现。青春绽放,铸就不朽!
——94医本7班 黄凯波
五十五年风雨,五十五载奋进。在懵懂的年纪,来到广医大,在这里,学习了知识,遇到了影响一生的恩师和同学。四年的大学生涯,一辈子抹不去的幸福烙印。衷心祝福您,我的母校,祝愿您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08级12届药学 龙杰
作为一名教师,我亲身经历了广医20年的历史,看着广医越变越好,尤其是此次更名成功,我感到非常的自豪。特别的,在03年抗非典成功一事中,更加地充实了广医精神。学校近年来多个学科被提升为重点,又喜迎广医建校55周年,希望借此,衷心祝愿咱们广医发展越来越好,知名度越来越高,赢得更好的生源,另外,祝愿教师体系能够更加完善,师资力量更加强大,我们的医学生在品格、学业更加拔尖,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基础学院 邱丽莹
(采写:诸剑雄 赖钟鸣)
广医每一步,照耀你我心灵之处。在广医之路上策马奔腾的广医人,一代接一代地奔走了55个春夏秋冬,并承接着始终的广医梦,在每一次飞跃中温暖了彼此的心。我们在广医收获的不仅是充实的大学生活,更是一些作为医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医务精神。特别是在广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承接着自己的梦想,因一步一步的努力而成长,也因一点一滴的生活而自豪,傲为广医人。
——学生记者 何桂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