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广州医科大学举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25-11-0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11月4日上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在番禺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学校党委书记曾颖如,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丙杰,副校长李建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叶稳安主持。

会议在番禺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叶稳安副书记主持会议

23A56

刘涛教授作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涛教授以《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他结合学院近年的教学实践,详细剖析了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并指出,需在实践育人中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集体备课为重要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有力推动,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3CF68

陈志丹副教授作展示

50F8B

杜晓丽副教授作展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陈志丹、“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杜晓莉分别讲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路设计并进行教学展示。陈志丹副教授从增强融入的效度、提升融入的高度、挖掘融入的深度和拓宽融入的广度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如何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部署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杜晓莉副教授立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教学内容,阐述了以全会精神为引领,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的教育导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教师作分享

随后,与会人员开展交流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继雯、胡思遥、王峥丽三位教师分别发言,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梳理全会公报要点与课程对应章节的融入方式,结合全会部署的战略任务,剖析全会精神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内容支撑与实践路径。

4E017

党委宣传部部长曾锦标发言

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曾锦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该常学常新、常教常新。思政课教师应深入学习、精准把握全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条理清晰地对核心内容进行重点阐释。同时,需注重叙事风格的创新转化,用心讲好每一个教学案例。

4AE3D

副校长李建华发言

学校李建华副校长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改革举措表示肯定,结合本次备课会主题,她对思政课进一步改革作出部署:其一,重视整体改革,推进课程体系系统性革新;其二,创新教学方法,推行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模式;其三,结合学生兴趣点,深入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内涵并融入其中;其四,搭建优质平台,持续拓展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其五,注重通过集体备课会、试讲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41EAA

副校长胡丙杰发言

学校胡丙杰副校长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满足高质量教学要求;紧密关注理论动态,及时融入时政热点;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丰富教学、科研资源支撑;紧密衔接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学生树立科技自立自强意识,鼓励其主动参与高水平科技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45AE9

学校党委书记曾颖如讲话

学校党委书记曾颖如对本次备课会进行总结。她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关于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与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教育、医学生培养息息相关,必须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为深度融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曾颖如书记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精准施教,善于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成长、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接学生成长需求。二是要形式鲜活,善用广医的特有资源。充分挖掘利用校史、院史中的红色基因,讲好老一辈医务人员和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事迹。三是要学理支撑,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和说服力。用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理论分析,回应学生可能存在的深层次思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四是要深度融合,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探索构建“大思政”格局,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形成育人合力。

她指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深化立德树人成效,是一项需要全校各部门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希望大家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入探索,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思政课,努力培养出更多新时代医学人才,不断开创我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