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编辑:杨绍滨 发表时间:2025-07-07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6月26至27日,“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指导,广州医科大学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广州市公共服务评估学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等协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出版机构、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专题探讨会。

广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周麟教授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他指出,一直以来,广州医科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学界同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两场专家报告和两场学者论坛组成,与会的各位专家和学者针对大会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

专家报告会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别由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超教授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琳教授主持。

专家报告会第一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佘双好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汤志华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水静教授等专家分别以“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努力成为立德树人‘大先生’”为题,聚焦新时代思政教育关键问题,探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科学性、系统性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思辨与理论素养。

专家报告会第二阶段,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方兴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詹小美教授、王仕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瑞芳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蒋旭东编审分别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标识性概念提炼的方法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现实审思”“原创教材与思政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为题,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同日下午,学者论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由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叶稳安教授和刘涛教授主持。

学者论坛第一阶段,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俊杰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超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书记刘丹、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惠教授、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琳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明惠副教授、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冉红梅老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君老师分别以“从大历史视野看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性”“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品牌建设”“人工智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争议与思考”等为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逻辑、新时代医院党建工作创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学者论坛第二阶段,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存霞教授、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凤华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段月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朱毅、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秦凯琛分别以“智媒时代青年文化发展样态、深层隐忧及涵育策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之‘四种形态’的理论研究”等为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践辙与应局策略,为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闭幕式上,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超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

一是“高”字领航,彰显学术研讨新高度。本次专题研讨会汇聚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党建理论前沿与思政教育实践热点,将党建与思政教育学术研讨推向新高度。

二是“大”处着眼,锚定教育事业新方向。会议以党的建设事业为核心主线,阐述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思政课教师要以成为“大先生”为目标,具备扎实专业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家国情怀。

三是“新”意盎然,开拓学术发展新境界。本次研究会在党建理论、思政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提出新观点。鼓励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研究科学性与精准性,注重营造开放、包容、协作的学术环境,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