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促进呼吸学科研究的发展,推动呼吸研究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4月14-16日,第十一届全国呼吸系统重大疾病转化医学学术论坛在广州实验室举办。

出席会议的全体专家合影
本次论坛由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病理生理学会承办,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广州瑞能精准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国家卫健委呼吸系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与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胡清华教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蛋白质修饰与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金保教授,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冉丕鑫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赵金存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广州医科大学校长赵醒村,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王韵等40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本次会议。

刘金保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钟南山院士致辞
钟南山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基础能走多远,创新才能有多高。基础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0到1,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是从1到10,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如果没有基础研究,我们根本不能往前走,也不敢往前走。因此,我们既要鼓励自由探索,也要支持目标探索。他指出,希望基础研究的专家能够与广州实验室联合起来,一起找到破解慢性疾病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的良方,共同努力推动相关领域取得领先的成果。

赵醒村校长讲话
赵醒村校长对出席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加强呼吸系统重大疾病转化医学的研究,推动基础研究最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医学实践,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呼吸疾病防治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呼吸领域学者的共同使命和重要任务。当前,广医正处在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时期,希望专家学者们继续关心、支持和帮助广医的建设发展,多为广医发展建言献策;多为广医荐贤举能,让更多高水平人才到广医干事创业,共同助力广医“双一流”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胡清华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胡清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对于健康的更高层次追求和对呼吸疾病的更高层次认知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创建和领导的广州实验室成为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因此,我们充满信心,期待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呼吸生理学新的发展高峰的到来。

王韵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韵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是呼吸生理专委会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回想起专委会这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看到研究领域从生理到病理、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再回归于基础研究后到临床的重大转变。在广州实验室的引领下,全国呼吸生理科研、临床工作者携手共进,瞄准国际前沿,一定能把学科做大、做好、做强。
本次学术会议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防治应用,对COPD、哮喘、肺动脉高压、新冠病毒感染、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呼吸疾病转化医学的前沿动态,分享呼吸系统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
报告分别由赵金存教授、秦晓群教授、张鹏教授、付晓东教授、宋元林教授等三十余位专家主持。



特邀报告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苏士成主任、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王放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余细勇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张晓菊教授分别围绕“线粒体与免疫反应”“东北呼吸道疾病转化研究平台的建立及呼吸道炎症的科学研究”“肺源性心脏病防治的新思考与新探索”“睡眠呼吸暂停的远程管理模式:从理论、技术到应用模式构建”“单细胞测序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基于phagedisplay技术筛选制备CD146抗体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索”作特邀报告。




专题汇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山研究院王超群研究员、浙江大学附属二院应颂敏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潇潇研究员、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林默君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实验室苏金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杨达伟副研究员、同济大学上海肺科医院张乐乐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崔石磊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向萌副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李圣青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梁海海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磊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昀主任医师、深圳大学王俊助理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张俊庭博士、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关伟杰研究员、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陈如冲教授分别围绕“肺干细胞、微环境和疾病”“上皮DNA损伤与嗜酸细胞气道炎症”“上皮功能异常与肺纤维化”“CircSMOC1下调促进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和代谢重编程”“影像辅助的肺纤维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血管微环境在肺结节良恶性转化发病诊断及治疗靶点”“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after Neoadjuvantlmmun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vealed by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抗阻训练与耐力训练作为标准药物辅助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整合素β1介导iPSC与中性粒细胞在肺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中竞争性归巢”“细胞胞外陷阱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发的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Hippo通路调控肺纤维化的作用与干预研究”“粘液纤毛清除异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rgX2是过敏性哮喘的药物靶点”“基于SLiPiR-seg的血浆cfRNA组学分析进行肺癌早期诊断”“ADAR1通过调控circCDK17的m1A修饰介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机制研究”“支气管扩张症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评价”“区域固有免疫与气道嗜酸细胞性炎症”进行了专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