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拉德教授演讲

穆拉德教授向王新华校长赠书《神奇的一氧化氮》

听讲的学生
如果你从小就梦想长大后从事多种职业,有多种体面的身份,而家里条件却并不好,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之一一实现吗?大部分人恐怕都不能。但弗里德·穆拉德做到了。他在初中时期便立志成为医师、教师、药剂师,后来就真的就集这三个职业于一身。1998年,他获得诺贝医学或生理学奖。11月17日,这位无数次站在镁光灯下的科学家第五次来到广州,站在了广州医科大学的讲台上。
穆拉德博士今年已经77岁,他无疑是位大人物,大人物也有小故事。就像这次演讲的题目一样“科学家的成才之路”,这位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励着地球另一端的年轻孩子。
学术报告厅很少有这么满过,学生慕名而来,于是,有人只好席地而坐。
穆拉德出生在美国印地安那州,家里开了个小餐馆,他小时候必须靠在家族小饭馆洗盘子、招呼客人来支付学费。就餐的客人中有不少医生和教员,他们的热心肠影响了穆拉德。他想跟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救人,成为一名老师,可以教人,而高中时代,老师的友善潜移默化,更加坚定了他的志向。某次,他抓到一只蝴蝶,想把它制成标本,但又不想破坏那双美丽的翅膀,于是他想了个法子,何不去买点书上说的药水来毒死它!这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照做了,标本制作得完美无瑕!这次经历使他对迷上了化学药品,于是他又想成为一名药剂师。
二十多年之后。他成了一名执业医师,并在弗吉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教职,除了讲授的内容多与药理有关外,他还在全球创立了多家医药公司。
“尽管后来有一些调整,但很庆幸自己很年轻时就确定了方向”,穆拉德教授告诉年轻人应该早立志并为之努力。看来,这与孔子“三十而立”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穆拉德大学时代就结了婚,四个孩子相继出生,在他读研究生期间,第五个孩子不甘寂寞出来和哥哥姐姐们见面了,太太生完孩子后无法继续上班。学业、家庭、经济的压力横亘在这个二十多岁的学生面前,那是一段非常辛苦的时期。穆拉德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努力,赚取的奖学金基本上可以应付学业上的支出;另一方面是兼职,他打工的足迹遍及实验室、医院和餐厅。还有就是卖血,他说自己那几年总共卖了不下5加仑血。
“人在困境中要做必须做的事情,努力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穆拉德说:“女性夹在家庭与事业中间,真的不容易,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妻子。”
后来他放弃了医生的职务,转而专心从事基础研究。他解释说:“医生所救的人毕竟是有限的,但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后可以解除千千万万人的痛苦。”
在美国俄亥俄州西瑞泽大学就读时,一名导师在1971年获得诺贝尔奖,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70年代发表第一篇关于一氧化氮的文献开始,他在一氧化氮和环鸟苷酸研究领域倾注了30多年的心血。因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他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分享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该研究为著名的抗男性药物万艾可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他又获得了一个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头衔——“伟哥之父”。
“这个世界只会奖励最顶尖的5-10%的人,当你成功时,你要学会反馈。”穆拉德教授说。
谈到如何培养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他说:“应该让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你不能只在实验室呆几天、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考虑是否喜欢它,你应该在实验室中呆几年再看。”
穆拉德教授还对中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007年,穆拉德教授高票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中国上海,他领导着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在中国广州,他担任了广药集团广州医药总院院长的职务。所以,这次陪同他一起来到广州医科大学的,还有广药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矛。他还是广东省18位省长顾问中的首位“洋顾问”,将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咨询。
他表示,很多西药是来自于中草药的,如阿司匹林、抗高血压药物、抗氧化剂等,但西方人不容易接受纯中药材,有必要将中药材萃取、合成,让西方消费者知道,该药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其药用机理是什么,而这些成分可以医治哪些病症。
对于带给他一生无数荣耀和动力的诺贝尔奖,穆拉德博士更是充当着推广大使的角色,无不充满着对年轻后学的鼓励。获奖之后,他接到无数的信件和电邮,询问他研究领域内外的事情。为了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他的研究成果和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他招募了一帮中小学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充当演员,在他自己家中拍摄了一部长约20分钟的科普视频,此后,该视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播放,这部诙谐幽默的科普视频,和穆拉德教授一起,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
在扉页签下自己的大名后,穆拉德教授将中文版的《神奇的一氧化氮》一书赠送给广州医科大学王新华校长。聚精会神的听讲、经久不绝的鼓掌、争先恐后的提问,使人想起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朱尔斯·霍夫曼教授带给广医师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