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附属医院中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7月23日至29日,学校在浙江大学举办“2023年附属医院管理干部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我校14家附属医院职能科室管理干部共99人参加研修。专题研修班合影此次研修班设有集中授课、主题座谈、现场教学、学员汇报和专家点评等环节。在集中授课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本网讯 7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顺利完成2023年普通高考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共录取考生2208名。今年是我校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第二年,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肯定,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学子报考。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一次性满档,生源数量充足、质量稳步提升。 广东省内,我校今年生源呈现高分考生大幅增加、考生专业志愿填报更加合理的特点,普通类(物理)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普通类(历史)投档线位列广东高校前十名。...
本网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中,大学有何位?大学当何为?近日,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校长赵醒村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讲述广医如何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再造“新广医”。南方日报7月27日报道。“没有考上‘双一流’大学,努力把它读成‘双一流’。”不久前,广州医科大学(下称“广医”)校长赵醒村在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话,引来毕业生们阵阵掌声。2022年2月,广医入选国家新一轮“...
本网讯 7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我校独立完成的《“南山精神”引领的“三化三合三体系”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这是我校继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本科)二等奖之后的又一次获奖,是对学校十余年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坚守和成效的高度认可。针对医学人才培养中学生内驱动力不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教师教学能力和精力投入不够的问题,我校凝练了“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本网讯 7月21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率队到我校调研,实地考察我校教学与科研平台,并与南山班、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代表交流座谈。学校党委书记唐小平、校长赵醒村等陪同调研。参加调研的领导合影汇报会在汇报会上,赵醒村校长代表学校对教育部和广东省广州市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学校办学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挑战进行了汇报。他表示,“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学校着力推动各项工作有突破、有成效、有拓展,为顺利完成“...
本网讯 7月19-20日,我校开展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本科批次录取工作,计划1746人,投档1746人,各专业组均一次性满档,生源充足。今年是我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第二年,随着学校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吸引了更多高分考生的报考。广东普通类(物理)投档1560人,600分以上考生682人,占比43.7%,是2022年的两倍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三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均在600分以上,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两个专业最低录取排位均比去年有所提升。...
本网讯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凶险的原发性脑肿瘤类型。近年来,尽管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显著突破, 但GBM患者的响应却非常有限,开发针对GBM的新治疗策略迫在眉睫。其中重要的原因可能是GBM特有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包含了大量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1。尽管有研究显示调控TAMs的策略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但这些策略在临床试验中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可能是现有的TAMs靶点不够理想2。因此,科学家们仍在努力寻找新的基于TAMs调控的治疗策略及理想的新靶点。...
本网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印发《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全国共有49家医院入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位列其中。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启动了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在医疗资源富集地区,依托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方式,...
本网讯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专业委员会、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C-HIPEC技术”精读巡讲活动于浙江杭州举办。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编的国内首部C-HIPEC技术指南于会上正式发布。C-HIPEC技术精读巡讲活动现场本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向东教授主持,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出席会议,特邀饶子和院士、...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我校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均位居全国第20位;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全国第23位,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排名全国第22位,较上年度分别提升4位和3位。根据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我校附属医院共有4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位;相较去年,新增9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