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广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APP】他们是充满生命力的医学教材 为医学工作者铺设大医精诚之路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4-04-03    来源:      浏览次数:

南都讯 生前,他们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有着各种不同的身份;身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光荣的名字——大体老师。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举办以“生命升华传医理,大爱无疆泽后人”为主题的清明追思活动,缅怀为医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大体老师”;广州医科大学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简称“广医捐献站”)工作人员和师生代表走出校园,与捐献者家属来到黄埔区福山公墓及中华永久墓园,共同开展追思活动。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举办以“生命升华传医理,大爱无疆泽后人”为主题的清明追思活动

没有精致的板书,也没有激昂的言辞,“大体老师”默默编写着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医学教材,为无数未来的医学工作者铺设大医精诚之路。而这些故事,让广医人一直铭记。

他们将生命的最后一份礼物献给广医

“你好,我想捐献我父亲的遗体给广医……”这是一通来自深圳的电话,电话那头提到一定要将自己父亲的遗体捐献给广医。捐献站工作人员刘建军老师追问:像深圳或是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拥有多家捐献站,为什么选择广医呢?

广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纪念馆

交流中,这个疑惑逐渐解开。来电的是牟先生的儿子,他说父亲是四川人,常年耕作、生活在广袤的田野间,尽管生平与广医无直接联系,但他通过电视屏幕,见证了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医人,在抗击“非典”、疫情防控期间的英勇行动,特别是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深深打动了牟先生。

“父亲非常敬佩钟院士的家国情怀和医者仁心,决心要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全家都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因此,在牟先生离世后,他的儿子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广医捐献站的电话……

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些选择重若千钧。广州医科大学职工黄老师的父亲生前也是广医的教职工,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说父亲生前表示,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愿意担任广医的教师,为医学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当时,广医捐献站尚未成立,社会对遗体捐献的理解和接受度也有限,黄老师理解父亲的心意,遵从父亲的遗愿,在经历一番周折后将父亲的遗体捐献给广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日前,广医捐献站工作人员和师生代表与捐献者家属共同开展追思活动,家属来到碑前追思亲人

张老师就职于广医图书馆,她的孩子自出生之日起便与重症肌无力这一罕见疾病抗争。四十多个春秋,张老师用无尽的爱和耐心陪伴着儿子,共同面对着生活的重重考验。2021年,疾病还是带走了她儿子的生命。她知道,每一例捐献都可能成为解开疾病之谜的关键,这一次捐献有助于重症肌无力这一医学难题的研究。最终,她选择了以这种特殊方式让她儿子的生命得以在医学的殿堂中延续。

他们将始终被铭记与尊重

“捐献者及其家属们坚定地做出选择,正是这种义无反顾为医学奉献的精神推动了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刘建军表示,一开始接触遗体捐献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些不安,随着对这项事业的深入了解,他逐渐被大体老师及其家属的故事所打动,便风雨无阻地全身心投入到遗体捐献事业中。

广医师生为大体老师献花

广医基础医学院师生探访捐献者家属

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章喜明表示,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推动了医学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潜移默化式地向世人诠释着生命的高贵与神圣。他们把生命的最后一份礼物献给了医学事业,我们没理由不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分量和意义。因此,学校会继续大力推进广医捐献站的建设,积极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

“看着实验台上静静平躺的大体老师们,心中非常感慨,他们曾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当他们决定捐献遗体、为医学献身时,便成为了推动医学进步的璀璨星辰。”广州医科大学学生符天阳说道:“大体老师给我们医学生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医学生们能真实地了解人体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我们一定会刻苦学习,将大体老师的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媒体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402929814.html?layer=2&share=chat&isnd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