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者 正青春 >> 正文

治未病,防未患,预防医学来把关!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2-07-06    来源:学生工作处 招生办      浏览次数:

古嘉基来自广医的国家级一流专业——预防医学。他是中共党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应秀希若奖学金、南山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同时还获得了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创新英语挑战活动英语翻译赛决赛,荣获二等奖。已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保研至浙江大学。

小依:你对预防医学专业有怎样的理解?

预防医学毕业生古嘉基

古嘉基:进入广医之后,我对预防医学的理解逐渐加深。我认为预防医学就是一门治未病、防未患的学科,主要进行传染病和人群流行病的防控、病因调查和疾病监测等,研究传染病和流行病的病因、预防、筛查、控制和消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读研选择了劳动卫生学与环境卫生学的方向,因为我对实验室工作更感兴趣,该方向与我本科的研究基础也比较一致。

小依:你认为大学生涯的学生工作、比赛、研究等各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促进的?

古嘉基:本科阶段,学习是必然的主旋律,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学生工作、科研项目、相关竞赛。参加学生工作可以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统筹协调、文书撰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遇见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参加科研项目则可以掌握科研思维、提高科研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科研与专业学习是密不可分的,科研既需要专业知识的基础,又可以让你学以致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依:你在本科期间做了什么科研项目?

古嘉基: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优质的师资和平台,我参与了学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培养了科学思维,拓展了研究视野,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9年起,跟随丘福满老师进入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学习基础实验操作,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同时学习生物信息学的R语言数据挖掘,为未来科研之路打下部分基础。

2020年,参与广州医科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饮用水中微塑料含量和特征分析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急性效应探讨》。同年以第三作者发表《饮用水中微塑料含量和特征分析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急性效应探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该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关于人体接触微塑料的途径以及微塑料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2021年,作为组长主持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72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同年以第一作者发表《m6A甲基化基因风险评估模型在卵巢癌预后的临床意义》于《广州医药》,该文主要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6A甲基化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使用相关统计学方法筛选候选的m6A甲基化基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并探讨潜在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相关生物学功能。

小依:科研之路免不了遇到挫折,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古嘉基:失败乃成功之母,无论是实验操作或是数据挖掘,都充斥着未知性与不确定性,结果不理想可以说是十分正常。

总结相关经验,改进实验或操作方法,最终还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科研也离不开小伙伴们的合作,高效的团队必定能够事半功倍。

小依:在广医学习的时光,你遇到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古嘉基:其实在这大学五年里想要感谢的人有很多,每一位曾经给我上过课的老师,每一位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不负遇见,一路上有你们真好!

我尤其要感谢丘福满老师。丘老师正式将我引领进入了科研的道路上,并且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老师对我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我的标书或者文章。

我还要感谢辅导员何少群老师、路成浩老师、许华剑老师,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是老师们在管,他们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无论是在团委学生会、党支部还是班级里,老师们一直支持我和小伙伴的工作,他们的鼓励也是我在大学里前行最大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