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广医

【广州日报】发扬“南山风格”,50名广医志愿者赴广州南站测量旅客体温

发布者:林霞虹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0-02-06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广医在线讯 这些天,在广州南站的入站口、出站口、公交站等区域,旅客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在监测红外线测温仪。这些年轻人不是医生,而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志愿者们。从2月1日起,50人组成的广医学生志愿服务队,正式参加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

  “前线有那么多我们的前辈。作为医学生,我们有一种责任感,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一分力量。”广医第三临床学院大五学生伍禧雯如此说。


  发扬抗非精神和南山风格 50名医学生为抗“疫”贡献力量

  为全力支持配合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广医分批次组建学生志愿队伍。征集志愿者的消息发出后,学生们踊跃响应报名。

  伍禧雯家在广州,她立即报了名。“钟南山是我们学校的院士,我曾在广医三院等几家医院实习,医院里面也有一些我认识的医生去了急诊,也有医生去武汉支援。前线有那么多我们的前辈。作为医学生,我们有一种责任感,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一分力量。”伍禧雯说。

  广医南山学院大四学生庞佩琳是一名党员。“能参与这次志愿服务非常荣幸,感觉也是真真切切地为人民服务、帮助人民。”她说,钟南山院士是他们的班主任。从刚入学开始,她就听着钟院士抗非时的伟大事迹,深受“抗非精神”和“南山风格”的影响。“这次抗疫,钟院士也是迎难而上,冲在前线,所以我也想为这次战 ‘疫’付出点什么。”庞佩琳说,最近她在广医附一院轮急诊实习,一楼急诊的几个病区都用来做隔离病房。她看到急诊医生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但因为担心学生风险太大没有让实习生接触疑似病患,因此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敬业,同时也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因而更加坚定地参加了志愿活动。

  很快,志愿者队伍组建起来。首批志愿队伍由在广州的寒假留校生、实习生、广州籍学生遴选出50名学生组成,其中不少是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他们来自广医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等多个学院。


  2月1日,广医为志愿者举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校长王新华在讲话中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值此非常时期,同学们接受了特别的任务,积极践行医学生誓言和广医大学精神,发扬了“南山风格”“抗非精神”,为广医学子树立了榜样。

  志愿者:工作虽然简单,但能甄别潜在隐患

  在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分班次前往广州南站等广州主要交通站点开展测量体温等志愿服务。

  广医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办负责人、志愿服务队临时学生党支部书记何少群介绍,第一批50个志愿者共分为4组,每组安排11~13人,开展体温监测活动。志愿者们分布在广州南站入站平台、出站平台和公交站等10多个位置。

  何少群介绍,广州南站设有红外线体温感应设备,如果红外线体温感应设备显示旅客的体温超过37.3℃,就需要志愿者人工复测。一般情况下,志愿者会让旅客先休息5分钟,再用额温枪复测,假如还是超过37.3℃,则间隔5分钟再人工测一次。如果依然超过,则会通知广州南站的医生进一步处理。

  志愿者们实行24小时三班倒。2月5日22时,伍禧雯正在广州南站出站口工作。她告诉记者,监控体温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有点儿枯燥,但她一直乐在其中。因为,她觉得再简单的工作都需要人来做,更重要的是监控体温可以甄别潜在隐患,非常有意义。

  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同学们的安全

  广州南站人流密集,人员复杂,志愿者的安全有保障吗?

  事实上,在2月1日的在出征仪式上,广医党委书记冉丕鑫就特别叮嘱随队驻场医师密切关注,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确保同学们的安全。

  何少群说,为了确保志愿者们的安全,早在1月30日,广医就邀请了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对志愿者开展了规范培训。她说,每天志愿者们都会配备消毒的白大褂、口罩、护目镜、防护帽、免洗消毒酒精等,防护措施比较到位。此外,志愿者们也会勤洗手、多消毒,穿过的白大褂、帽子都要放到指定处处理、消毒。


  何少群说,广医还安排了公共卫生专业的随队老师时刻在现场指导志愿者做好防护,另外也会安排一名辅导员跟进。“志愿者本来就是医学生,有专业知识,同时随队老师还会随时指出他们需要注意的地方,这相当于在现场给学生上课。通过这些,学生的防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媒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detail/1147870?sit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