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医要闻 >> 正文

附属市八医院李凌华教授团队共同发现血栓形成新机制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4-02-25    来源:附属市八医院      浏览次数:

本网讯 2月2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思凡、任萌教授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李凌华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梓伦教授团队、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戴俊教授团队、深圳技术大学黄炳顶教授团队以及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卢宇彤教授团队等,在Cell Metabolism上共同发表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论文Gut microbial co-metabolite 2-methylbutyrylcarnitine exacerbates thrombosis via binding to and activating integrin α2β1,揭示二甲基丁酰基肉碱(2-methylbutyrylcarnitine, 2MBC)这种肠道菌群衍生代谢产物,可能是衔接肠道菌群紊乱与高血栓风险的重要中间介质,是导致血栓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防治血栓形成提供了新见解和潜在治疗靶标。

本研究通过多代谢组学分析、禁食/恢复摄食、体外粪菌发酵、清除肠道细菌和粪菌移植等方法,确定了2MBC是一种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短支链酰基肉碱(一种酯类代谢物质,可能是预测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进展的潜在分子标记物),可导致血栓风险增加;如果利用抗生素清除肠道细菌,则可有效抑制2MBC在体内的转化,从而抑制其所介导的促血栓作用。同时,研究证实了2MBC通过直接与关键受体整合素α2β1结合,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然后,又通过基因敲除或化合物靶向抑制整合素α2β1,发现能够阻断2MBC介导的促血小板高反应性及促血栓作用。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肠道菌群衍生代谢产物2MBC是一种新型体内促血栓物质,可能是代谢性疾病发生血栓并发症的潜在治疗新靶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思凡教授系该研究最后通讯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李凌华教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任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黄侃、李梓伦、何溪、戴俊、黄炳顶及师永霞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李芳教授,及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卢宇彤教授等的支持和指导。

原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24)0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