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者 正青春 >> 正文

医法相融,做有良知有温度的法律人

    编辑:梁凯涛     发表时间:2022-08-31    来源:学生工作处 招生办      浏览次数:

杨语瑄来自广医的广东省一流专业——法学专业。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她多次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以及各类奖学金,并保研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法学)专业。

法学毕业生杨语瑄

小依:为什么选择法学专业?

杨语瑄:法律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它关乎着人的利益与尊严。也许在我心中一直埋着英雄主义的种子——为了心中朴素的正义感,想去捍卫世间的公平正义。

我觉得能够救人于困境就是有意义,能够帮助别人就感到满足。因此,我选择了法学,想要永远维护正义,做一个有良知有温度的法律人。

小依:广医的法学专业拥有法学与医学相结合的特色,在这方面,你进行了什么研究探索?

杨语瑄:我的科研项目是“传染病强制隔离措施法律问题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该课题从法律角度和现实意义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的强制隔离防疫制度、措施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平衡好公共卫生与个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

对该课题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前沿性和现实性,能够突显医科院校法学生的优势。研究针对相关的矛盾提出更好的对策与相应的救济方式,有助于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健全,并提高社会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杨语瑄(右二)与同学参加模拟法庭竞赛

小依:你曾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法学与公共政策项目并顺利结业,有何收获和感悟?

杨语瑄:2021年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来自11个学院的90名本科生参加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线上学术课程项目学习,涵盖医学与生命科学、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法学与公共政策、商业与金融以及生物材料与化学工程五大项目主题,设有专业课程、小组讨论、在线辅导、结业汇报等环节,由相应领域内专业教师授课指导。

我参加了“法学与公共政策”的学习,这次学习经历,使我了解到将公共政策转化为规则的过程、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以及公共政策制定时面临的挑战;同时在结课展示中,我对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实践和法律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项目为期三周的全英文授课,提升了我的英语交流能力,拓展了自身视野,完善了知识结构。

杨语瑄参与卫生管理学院学习经验交流会

小依:你曾在广东省第15届特殊儿童运动会担任志愿者,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杨语瑄: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的工作是与志愿者同伴一起,全程陪伴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小男孩,包括陪伴和引导他参与运动会比赛、兑换奖品以及负责当天的饮食。

在志愿活动开始前我们统一进行了培训,学习了如何跟患有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相处。与他们相处需要耐心倾听,为对方留出反应和思考的空间,适当地做出有关的手势,让他们能在生动的沟通状态下,去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天陪伴的小孩,不太与我们沟通,即使我跟另一位义工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尝试跟他拉近距离,他仍然不与我们交流。惊喜的是,在活动结束后拍合照时,这名小男孩主动跟我们打了声招呼。虽然只是小小的举动,这让我明白到,其实很多特殊儿童是在心理上比较害怕沟通或是无法正常沟通,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

小依:在广医学习的时光,你遇到什么样的良师益友?

杨语瑄:非常感激我的导师徐喜荣教授。大一大二期间,徐老师除了传授专业课知识,还会帮我解答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了解到我有保研意向后,徐老师一直指导我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帮助我提高自身竞争力;大三时期在我申请保研时,徐老师也是帮我关注各个法学院校的动向,时不时向我分享经验和学校招生信息。

大四期间,我跟随徐老师在盈科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专业领域的实际经验。我所做的工作包括:整理当事人的谈话以及证据材料、审查和修改合同、法律政策汇编、起草起诉状以及对公司进行法律体检等。

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法律人,最重要的是“五有”:一是要有韧性,做律师是比较辛苦且充满挑战的职业,但是付出越多,收获或许就越多;二是有实力,做律师对人的综合素质和法律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较高的沟通交流、逻辑分析、阅读写作能力等;三是有责任感,要对他人负责,对案件的隐私要保密;四是有形象,在着装方面要有风度且严谨;五是有自信,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

小依:对于未来的研究与职业,你有什么展望?

杨语瑄:我将从事律师行业,主要帮助妇女儿童群体,在为他人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坚守职业操守,维护法律尊严,坚持朴素的正义感,捍卫世间的公平正义。